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夢云)近日,《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刊發了日本戰爭責任資料中心會員渡邊久志的論文《“百人斬競賽”的報道與真相》,此文于7月18日發表在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微信公眾號,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員蘆鵬翻譯。渡邊久志在文章中指出,“百人斬競賽”是根據當事人兩少尉的口述形成的報道,雖然在表述上貌似是“戰斗行為”,但其屠殺俘虜及平民的本質已經通過資料得以證明。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將“百人斬競賽”相關新聞報道作為證據進行審判,判決認定“競賽”實質是“連續屠殺俘虜及非戰斗人員”這一點,作為結論而言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1937年11月,在侵華日軍由淞滬戰場向南京進軍的途中,有兩名殺人成性的日軍少尉,突發奇想,提出進行滅絕人性的“砍殺百人大競賽”,以誰先殺滿100人為勝利。這兩名劊子手都在日軍第16師團供職。一名叫向井敏明,26歲,山口縣人,任炮兵小隊長;另一名叫野田毅,25歲,鹿兒島人,是富山大隊的副官。最后向井敏明以斬殺106人,平手于斬殺105人的野田毅。這就是駭人聽聞的“百人斬競賽”。
渡邊久志在論文中寫道,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初期,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間,《大阪每日新聞》《東京日日新聞》等日本報刊報道了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兩名日軍軍官進行“百人斬競賽”的消息。他們在從無錫向南京進犯途中打賭,最先殺滿100人者優勝。此后,中、美等國媒體也對日本報刊的相關報道進行了轉載和分析,揭露了所謂的“百人斬競賽”就是大量屠殺中國俘虜及平民的罪惡行徑。日本戰敗后,“百人斬競賽”的報道成為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證據,向井和野田作為戰犯被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判處死刑。20世紀70年代,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在《中國之旅》系列采訪報道中介紹了南京大屠殺及“百人斬競賽”,招致否定派的批判,他們妄圖否定歷史事實,引發了2006年“百人斬”訴訟案,最終以本多勝一勝訴告終。
文章從“百人斬競賽”與日本報道、中國報道的“百人斬競賽”、國際社會報道的“百人斬競賽”三個方面進行了梳理分析,最后闡述了“百人斬競賽”的真相和戰后爭論。渡邊久志認為,“百人斬競賽”是根據當事人兩少尉的口述形成的報道,雖然在表述上貌似是“戰斗行為”,但其屠殺俘虜及平民的本質已經通過資料得以證明。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將“百人斬競賽”相關新聞報道作為證據進行審判,判決認定“競賽”實質是“連續屠殺俘虜及非戰斗人員”這一點,作為結論而言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他表示,“百人斬競賽”只是日軍攻占南京過程中的一個插曲,并不能說明南京大屠殺的全貌。然而,否定派站在否定南京大屠殺的立場,不斷拋出“記者創作論”“中國的情報戰”等令人吃驚的言論。渡邊久志最后在文章中寫道:“戰斗行為不應拿個人的斬殺人數來賭博,國際社會必然對此產生強烈反感,更不用說對中國人而言,這是多么難以承受的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