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旅途”。
我叫劉梅花,今年40歲,目前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女兒,生活一切都很順利。
二十多歲的時候我認識了老張,在父母的撮合下我們結了婚。
雖說老張的家和我家只是鄰村的距離,可我們倆卻在結婚之后很快就去了外地打工,平日里沒啥事的話我們就不會回來,即便是后來生孩子也是在外頭打工生活。
好在我倆都比較的努力,在外頭干活的這些年也是給我們的生活積攢了很多很多的錢,逐漸也在外面的城市穩定了下來,雖稱不上富裕,但也是個小康家庭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一年也就回老家兩次到三次左右的時間,每次回家也只是看看父母,給他們買些東西,買些藥之類的,僅此而已了。
直到三年前我才回家的次數多了一些,因為母親病重,父親也年邁了,我們三兄妹需要開始商量著如何給他們養老的事情了。
所以說那時候我就回家的次數很多了,基本上三個月回去一趟,每次回去了都需要待個兩周左右的時間,跟著父母一塊生活,照顧他們。
家里頭的兄弟姐妹多就是會有這樣的好處,父母年老了之后容易伺候,大家一塊出力,并不會感覺到困難,這還是挺好的。
而那時候的我每次回家都能夠感覺兩位哥哥圍在家里,一塊聊天,一塊去做一些事情,更像是一家人。
然而隨著父母相繼離世了之后,我才猛然的發現有些變化悄無聲息,一家人的親情變得反而像是親戚了。
今年暑假我是打算帶著孩子回去村里頭避暑的,他也很久沒有回過村里了,以前我爸媽還在的時候我們每次回去都帶著他,但是今年我爸媽也不在了,兩年我都沒有回去了,自然是很想要回去看一看的。
所以我便提前給兩位哥哥說了我要回家的想法,想要回去在爸媽的老房子里待個一個月,他們聽說我要回去了,十分的開心,熱情的問我什么時候的車,什么時候到。
我一五一十的回答著,感覺他們似乎也是惦記我的。
很快回家的日子也就到了,我一個人帶著倆孩子就坐車回去了,以前從未覺得回家的距離這么遠,可如今父母不在了,感覺五個小時的車程讓我睡了好幾覺都沒回去。
原本我是帶著孩子住在我爸媽之前的房子的,他們不在了但是房子還在,簡單收拾一些還是可以住一段時間的。
然而等我真正回到家里之后我才發現大門被換了鎖,我連進去都進不去,此時給大哥打電話的時候他才說之前的門鎖壞了,就換了個新的,很少有人過去,但也怕有小偷。
我沒當回事,只能靜等他下班回來之后給我開門了。
看著老家的點點滴滴其實感覺一切都沒有變化,唯一不同的只是沒有了父母。
大概晚上六點多的時候大哥才從地里回來,給我開了門,這才讓我們母子倆進了房間,不過看到的并不是干凈衛生的院子,而是放滿了雜物的院子,甚至連落腳點都找不到。
大哥馬上在旁邊說:“這邊房子空著,我就把東西都搬過來了,沒事,屋里頭你的房間還留著了,你回去收拾一下。”
緊接著我就進了房間,房間里早到處都厚厚的灰層,一步一個腳印,看樣子很久很久都沒有人來了,就連堂屋父母的一張遺照感覺都已經放了很久沒人管了。
那一刻我真的心里五味雜陳,當即跟大哥埋怨了起來:
“你們平常就不知道來給爸媽掃掃屋子,擦擦灰?就光想著自己過自己的,你沒看看這屋子里都都成什么樣了,真的是就沒人來管管。”
大哥也沒有給我好臉色,或者說他也沒有什么愧疚感,沒有任何情緒波動的說:“都忙的了,誰顧得上過來,你二哥大閑人一個也不說來整理整理,你去找你二哥說去。”
我沉默了,只能自己收拾了。
大哥也沒有幫我什么事情,他也就給我把行李箱拿了進來之后就準備離開了,邊走邊說:“我得趕緊去地里了,你嫂子一個人在地里了,我去跟她澆會地,一會回來我叫你吃飯,你隨便收拾一下啊。”
我哦了一聲他就離開了,而我則帶著孩子在家里頭收拾了起來,我給孩子聊到了我父母的故事,聊到了我小時候的事情,也聊到了他小時候的事情,我倆就這么一邊聊著一邊收拾著,很快就把落滿灰的房間打掃的干凈了。
眼瞅著太陽落了山,大哥的電話也隨之而來了,讓我帶著孩子過去吃飯,我也沒有含糊,轉頭帶著孩子和給大哥買的一些營養品就去了大哥家里。
大哥的家里還是老樣子,也沒什么太大的變化,大嫂已然做好了飯菜,蒸了一些饅頭,一鍋小米粥,以及一盤土豆絲,這便是晚飯了。
我們四個人就這么在一張桌子上有說有笑的邊聊邊吃,大哥大嫂也很熱情的詢問我的生活以及我接下來的安排。
其實從大哥給我開門,以及到家里吃飯這段時間我其實并沒有多想什么,直到吃飯完了之后,我起身準備去收拾碗筷,大嫂急忙給我攔下來,說我是客人,讓我去歇著。
我笑著說我們都是一家人,不用分里外,可大嫂最后還是沒讓我插手幫忙,反而是問了我一句話:“你們明天還來吃么?”
我當即就愣住了,我在回來之前給大哥說過的,回去了這幾天大概就需要再他家里吃飯了,老屋也沒火,也不至于專門去買個電磁爐,用不了兩天就放著落灰了,可如今大嫂這么一問,讓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緩過神來的我連忙笑著打趣說:“哎呀,嫂子,我不來可就沒飯吃了。”
大嫂笑了,然后說:“行,那我就明天早點回來做飯,想吃啥你給我們說。”
我不敢多說什么,便說:“都行,做啥我們就吃啥,或者是明天我來家里做飯吧,反正這幾天我娘倆也沒事,在家里頭給你們做做飯就行。”
大嫂笑呵呵的讓我去歇著了,大哥則是說:“不用不用,你回去歇著吧,你大嫂這兩天下地早點回來就行了。”
就這樣我沒再吭聲了,只是突然覺得有些陌生,感覺并不是像以前那樣,大哥家也是我家,我隨時隨地可以在他家吃飯的感覺,反而就像大嫂所說,我是客人。
那天晚上我就回去休息了,晚上跟孩子躺在老家的屋子里,很踏實,很開心。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起來了,大概七點多的時候就去了大哥家里吃早飯,然而大哥家里的門緊鎖,也沒人在,我趕忙給大哥打電話,這時候才知道他們下地干活了,還沒有回來,讓我等一會,他們馬上就回來了。
我哦了一聲便帶著孩子去村里的超市了,買點面包墊吧墊吧。
而這一天,大哥大嫂一直到了九點多才回來家里,我再一次提起了讓他們給我留個鑰匙,我來做飯,可依舊被拒絕了,我只好另想對策了,決定還是去買個電磁爐,買點菜,把老屋的鍋碗洗一洗,也能湊合的做飯吃了。
就這樣解決了吃飯的問題,皆大歡喜,至于大哥大嫂也并未覺得我這樣做會麻煩,反而覺得這樣最合適了。
回家的事情其實二哥也早就知道了,但并未回來看我,也沒打電話,直到我第三天打算帶著孩子去二哥家里逛一逛。
二哥在城里住著,在煤礦上班,二嫂是個醫院的小護士,倆人日子其實挺不錯的,住得也是單元樓。
去到二哥家里的時候給他們買了些水果,他們也很熱情的給我們做了一桌子的飯菜,還挺不錯的。
飯桌上我們聊到了大哥和二哥的聯系,也聊到了父母走了之后老屋的情況,卻不曾想二哥當即就說:“哎呀,這都好一陣沒有回去了,實在太忙了顧不上,大哥前段時間還來城里買東西來家里頭逛了一圈。”
我哦了一聲,很快也是轉移了話題,聊了會關于孩子的事情,二哥家的孩子只比我娃大個兩三歲,也算是同齡人了,倆人還是能玩在一塊。
吃完飯后我依舊起身準備去幫助二嫂洗碗,但依舊被拒絕了,一個人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著電視,二哥則是直接起身回房間睡覺了。
這么干坐了一會后二嫂洗完了才出來給我安排房間,讓我在書房湊合了一中午,下午三點的時候我也沒睡好,就聽到外面有動靜了,二哥起來準備出去了,本來是周末,他不上班的,但是他說他約了人打牌,讓我在家里待著吃了晚飯再回去,說完就走了。
二嫂則是自己在房間休息,也沒出來,那一刻我覺得我怎么待著都不自在。
最終四點多的時候跟二嫂道了別,二嫂也沒過多的去挽留,把我送到小區門口,見我上了車她才回去了。
二哥晚上才給我打了電話,讓我改天再去家里玩,我樂呵呵的答應了。
以前父母在的時候不管去誰家我都是很自在的,很多的時候連大嫂二嫂都會讓著我,大哥二哥也是把我當親妹妹對待,可如今卻感覺變了樣,好像在哪里都不那么的自在,都不太像一家人了。
后來這幾天我就跟孩子一直都在村里老屋待著,白天有時間了出去附近的景點轉轉,買了些東西也會去給大哥送過去一塊嘗一嘗,但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我們自己過自己的,大哥也過來主動的問過幾次,但并未過多的溝通。
不像原來那么親近了,更像是一個就親戚的關系,或許是我比較敏感,但與之前相比的話,確實變了很多。
沒有了父母作為紐帶,我們似乎很難找到一個共同的話題,共同的點去接觸,去溝通,去圍在一起。
你們說是這樣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