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吉利旗下的高端純電品牌,極氪近些年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雖然車型矩陣已經較為完善,但在品牌認知上與其他新勢力品牌仍有一些差距,為了進一步加速品牌內部的資源整合,7月15日吉利與極氪正式簽訂了合并合同,這也是吉利此前《臺州宣言》關鍵的落地成果,可以預見,通過此次合并,后期吉利能更好聚焦公司資源,在新能源發展上勢必進一步提速。
合并早有伏筆
其實此次合并并不意外,吉利在2024年發布的《臺州宣言》已埋下伏筆。彼時李書福明確提出“杜絕重復投入”,并通過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提升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極氪一直專注豪華純電領域,而吉利則主攻主流市場,但技術研發、供應鏈的分散導致效率折損。比如極氪的800V超充技術并未延伸到吉利車型中,而吉利雷神(參數丨圖片)電混系統也單兵作戰,通過此次合并后,兩個品牌可進行技術共享,根據此前機構測算,兩者整合后在智能駕駛研發投入上可降低30%,產品迭代周期將縮短20%,這正是“一個吉利”戰略的核心價值。
合并后可實現市場全域覆蓋
除了在技術層面實現共享之外,極氪與吉利合并后還可實現全域覆蓋,極氪目前擁有金磚電池、SEA浩瀚架構等技術,后期可與吉利的千里浩瀚智駕系統等互補,形成純電、插混、增程的全動力覆蓋。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車銷量達72.5萬輛,同比暴漲126%,增速居行業首位,如果后期協同進一步加深,則吉利有望進一步維持快速發展狀態。
從市場定位來看,極氪主要鎖定的是25萬元以上的豪華市場,吉利銀河則主要覆蓋10萬-20萬元的主流區間,領克則銜接中高端市場,三個新能源品牌形成了“金字塔式”布局。這種分層策略避免了品牌內耗,此次合并后通過共享后臺技術資源,不僅可進行車型產品技術平權,吉利的規模化采購也能為極氪和領克帶來零部件采購成本下降。
品牌和資金可能存在沖擊
雖然此次品牌合并有利于協同發展,但吉利也可能面臨兩項沖擊,首先是財務負擔加重,目前合并方案給出了兩種方式,一是現金交割,一是吉利的股票,如果極氪的股東選擇了現金對價,則吉利會支付約172億元現金,這勢必帶來短期的債務壓力。另一方面,極氪是以“科技豪華”的獨立形象崛起,如果吉利后期運營不當或過多強調吉利主導,有可能會出現品牌高端屬性的稀釋,此前上汽智己和飛凡就是前車之鑒。
除此之外,后期吉利與極氪的銷售體系融合也是一大難點,目前極氪品牌主要通過直營模式進行銷售,而吉利則依靠龐大的經銷商網絡進行銷售,而新勢力團隊與傳統體系的組織文化磨合需要較長時間,同時后期如何做好售后服務也是難題。
總結:
吉利與極氪的合并并非簡單的資本市場運作,而本質上是對目前品牌發展的進一步推動,在智能電動時代,單一品牌或技術路線難以通吃市場,唯有協同方能放大創新效能。不過我們也需注意到吉利與極氪在整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后期吉利能順利解決,則吉利有望成為與比亞迪比肩的新能源車霸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