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展軒
7月17日下午,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青松果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錦塘社區與觀前街暑托班同步開講,為第五日夏令營注入科學與安全雙重能量——錦塘社區內,昆蟲趣味問答與急救演練接連上演;觀前街暑托班內,“熱量去哪里了”探案課堂再度升溫。兩場活動共吸引六十余名小學生參與,童聲與驚嘆聲在古城上空交織。
錦塘社區
一、昆蟲課堂:微觀世界的“偽裝大師”
錦塘社區多功能教室化身“昆蟲博物館”。志愿者韋慧芳以“枯葉蝶如何隱身”切入,高清特寫照片一出,孩子們瞬間屏息。她循循善誘,引導觀察翅脈紋理與枯葉的驚人相似,引出“擬態”概念。
隨后,蟬鳴、蚊子、蒼蠅、螢火蟲、毛毛蟲五大主題依次展開。講到蟬鳴時,韋慧芳播放雄蟬振動鼓膜的高分貝音頻,孩子們捂耳直呼“像電鉆”。得知蟬蛻可入藥,趙含澄同學驚訝道:“原來知了殼是中藥!”
互動環節最激烈——“蚊子為什么挑人咬”。韋慧芳拿出黑色卡片模擬“熱源”,孩子舉手體驗“蚊子紅外探測”,一片笑聲中記住了雌蚊吸血只為產卵。螢火蟲發光環節,燈熄光起,孩子們揮舞熒光棒模擬求偶信號,教室瞬間化作“星海”。
課程尾聲,孩子們填寫“昆蟲觀察日記”,有人寫下“晚飯后去找螢火蟲”,有人畫下“擬態毛毛蟲”。韋慧芳感嘆:“好奇心的火苗已被點燃?!?/p>
老師介紹夏日里常見的昆蟲
二、急救演練:童年里的“第一堂生命課”
同一地點,志愿者李欣澮的急救課堂緊接登場。六個常見場景——崴腳、擦傷、手指刺破、貓狗抓傷、發燒、燙傷——被編成情景劇,孩子們抽簽扮演“傷者”與“小醫生”。
“崴腳”環節,李欣澮示范“先冷后熱”口訣,八歲的王浩宇把冰袋敷在同伴腳踝,動作有板有眼;“燙傷”環節,孩子們排隊用冷水沖淋模型手臂,齊聲數秒:“一、二……十五”。
最緊張的是貓狗抓傷模擬。李欣澮用肥皂水沖洗“傷口”,再貼創可貼,并提醒:“24小時內必須就醫!”孩子們邊記錄邊復述,神情專注。
課程結束,每位孩子領到“急救小衛士”貼紙。家長們不禁感慨:“沒想到孩子能學會這么多,回家就讓他教爺爺奶奶?!?/p>
老師介紹面對手指出血的正確處理方法
觀前街暑托班
一、追蹤“熱”的逃跑路線
觀前街暑托班第二彈課堂里,志愿者汪子淳化身“熱力偵探長”,帶領二十余名孩子偵破“熱牛奶失蹤案”。
實驗臺上,不銹鋼杯、玻璃杯、陶瓷杯、泡沫杯一字排開。汪子淳倒入等量熱水,孩子們用手背輕觸杯壁,記錄溫度變化。四分鐘后,泡沫杯“奪冠”,不銹鋼杯“墊底”。孩子們恍然大悟:“泡沫像棉襖!”
第二項實驗——“冰塊融化賽跑”。三碗水中,冰塊在溫水里迅速縮小,冷水碗則慢吞吞。孩子們齊聲總結:“熱從熱水跑到冰塊,冰塊被‘熱’撐破啦!”
課程尾聲,孩子們畫出“熱量逃跑路線圖”:熱水→空氣→手。汪子淳頒發“熱力小偵探”徽章,并寄語:“科學就在生活里,保持好奇,繼續追蹤?!?/p>
老師帶領小朋友們做實驗
老師指導同學們進行實驗記錄
一日三場,知識、技能、思維齊飛。青松果團隊表示,將把今日的昆蟲、急救與熱學課程整理成“社區少兒安全科學包”,在后續夏令營中持續升級,讓更多孩子在趣味中學會保護生命、探索世界。
青松果實踐團隊成員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