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中方請柬后,特朗普對華連開綠燈還贊不絕口:中國一直在幫我們
華盛頓的政治圈子里,最不缺的就是戲精。而特朗普這位"戲精之王",最近又給大家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變臉大戲。
一直以來,這位總統天天把"中國威脅"掛在嘴邊,動不動就揮舞關稅大棒,顯然是把中國當成了他的頭號敵人。結果短短幾周時間,他就180度大轉彎,不但對華政策松綁,還當眾夸起中國來。這變化之快,連好萊塢的編劇都自愧不如。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6月初的那通電話。中美兩國元首通話時,中方語氣雖然客氣,但態度相當明確:既然之前談好了,那就按約定辦事。該履行的承諾得履行,該兌現的協議得兌現。通話結束時,中方很自然地拋出了橄欖枝——歡迎特朗普訪華。
就這么一句話,效果堪比魔法咒語。從那一刻起,特朗普仿佛被施了魔法,整個人的畫風都變了。
變化來得又快又猛。本月6日,美國駐華使館突然通知,哈佛大學中國學生的簽證申請重新開放。這消息一出,不少人都懵了——前陣子還在收緊政策,怎么突然就松口了?
緊接著本月2日,更大的驚喜接踵而至。美國商務部一口氣宣布兩個重磅消息:一是解除對華乙烷出口限制,二是取消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管制。這兩顆"糖果"扔下去,美國企業界頓時沸騰了。
本月3日,通用電氣收到了"天大的好消息"——政府批準向中國商飛出口噴氣發動機。要知道,這可是之前嚴格限制的敏感技術,現在說放開就放開,連通用電氣的股東都不敢相信。
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本月15日。英偉達的老板黃仁勛興沖沖地飛到北京,在發布會上激動地宣布:"美國政府同意解除芯片銷售禁令!"那副興奮勁兒,就像中了頭等獎一樣。
然而,真正的高潮還在后頭。本月16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芬太尼相關法案時,當著記者的面說出了一番讓人跌破眼鏡的話:"我覺得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芬太尼問題困擾美國很多年了。"
聽到這話,在場的記者們都愣住了。這還是那個天天說中國"輸出毒品"的特朗普嗎?前幾個月他還拿芬太尼問題當借口,對中國商品加征懲罰性關稅,現在卻說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這張臉變得也太快了吧?
其實,特朗普的這套把戲并不新鮮。美國政客最擅長的就是"先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先把對方踩在腳下顯示威風,然后再拉起來表示友好。這種套路在國際政治中司空見慣,只不過特朗普演得更加不加掩飾。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說白了,他需要中國。8月份的第二輪貿易談判馬上就要開始了,總不能還是劍拔弩張的氣氛吧?再說,他自己也想風風光光地訪問中國,總得先營造個好氛圍。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需要政治資本。承認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的配合,表面上是給中國面子,實際上卻是在給自己貼金。潛臺詞就是:看,我的強硬政策起效了,中國現在很配合。
但是,中國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對于芬太尼問題,中方早就說得明明白白:這根本不是中國造成的問題,美方借此加征關稅純屬無理取鬧。中方的反制措施到現在還在執行,該硬的時候一點都不軟。
特朗普的這出戲,本質上還是美國式的雙重標準。需要你的時候就夸你幾句,不需要了立馬翻臉。這種政治游戲,中國人見得太多了,早就習以為常。
最滑稽的是,特朗普一邊夸中國配合,一邊又要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這種"我打你是為了你好"的邏輯,暴露了美國政客的虛偽嘴臉。他們從來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改變立場也要找個體面的理由。
說到底,特朗普并沒有真心改變對華立場,他只是暫時需要中國的配合罷了。一旦達到目的,誰知道他又會變成什么樣?畢竟,在美國政治這個大舞臺上,今天的朋友明天就可能成為對手。
這種政治變臉術,特朗普確實玩得爐火純青。但是,想要真正改善中美關系,光靠嘴上功夫是不夠的。中國人要看的是實際行動,而不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花招。特朗普要是真有誠意,就應該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而不是今天一個樣,明天又一個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