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新厝鎮的
江陰港城共享區
整齊有序的產業公寓映入眼簾
生活配套逐步完善
公園綠地錯落有致
幼兒園、小學、中學環繞其間
一幅“產業融合、產城一體”的
現代化社區圖景正徐徐鋪展
這里不僅是產業工人的
“棲身之所”
更成為他們樂業、安居
扎根的“第二故鄉”
作為江陰港城經濟區的重要配套片區,新厝鎮立足“產中有城、城中有產、產城共融”的發展思路,以“黨建鏈”帶動“服務鏈”“創新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在共享區內打造“紅厝邊·巢立方”黨建子品牌,為推動園區標準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
拎包入住
為產業工人筑好“巢”
在共享區產業公寓三期、四期項目施工現場,公寓樓拔地而起,內部裝修已進入尾聲。
據悉, 產業公寓三期、四期項目共建設 3424套住宅,涵蓋35㎡至120㎡多個戶型,套房內均配備抽油煙機、熱水器等基礎家電,預計今年8月底 竣工驗收后投用 ,可滿足超1.2萬人居住需求。
不遠處,于去年6月投入使用的一期產業公寓,入住率已達95%。小區內部環境整潔溫馨,“新厝人”“愛的抱抱”等創意景觀小品和互動元素融入公共空間設計,樓道內設有“共享物品箱”“共享工具區”等營造出家的歸屬感與生活的溫度。
與此同時,配套的便民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設置“一站式”服務窗口,可辦理婚姻登記、社會救助、殘疾人事務等10余項業務,極大方便了居民日常辦事。
“搬來這里之后,孩子可以就近上學,配套齊全,生活很方便。”
來自企業的工人林師傅說,自己參與了幾次社區活動后,明顯感受到,這里不僅僅是“臨時落腳點”,更像是“真正安家的地方”。
這種歸屬感,并非偶然,而是來自一套用心織就的服務與治理體系。
黨建引領
打造紅色物業共享平臺
為了服務好這群“新福清人”,新厝鎮充分發揮社區黨支部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推進“紅色大物業”建設,建立社區黨支部領導,業委會、物業公司協同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激發產業社區治理效能。
與此同時
新厝鎮還聚焦
產業工人集聚特點
吸納產業工人成為“社區主理人”
引導賦能“新福清人”
融入基層治理
“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居民自己成為社區的主人,激發大家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新厝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針對產業工人的特點,組建“技術幫帶團”“鄰里調解隊”等特色團隊,引導他們廣泛參與環境治理、政策宣傳、矛盾調解等社區事務,不僅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也讓他們對社區更有歸屬感,“讓社區真正由居民共同管理、共同運營,變成大家都愿意投入情感的生活空間。”
新厝鎮同步打造“共創共享空間”,融合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便民服務站、社區書屋、親子坊、家庭影院、心語空間等功能模塊,探索“公益+市場”模式運營,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層次化的服務需求,讓黨群陣地既有“煙火氣”,也有“凝聚力”。
通過“線上預約+線下參與”的雙軌機制,共創共享空間被充分利用起來,打造成為產業工人由“暫留駐足”到“深度融入”的溫暖家園。
產城融合
完善產業末梢配套保障
社區溫度的背后,是服務精度的持續延伸。依托共享區這一重要平臺,新厝鎮不斷織密服務網絡,提升園區承載力,讓更多人才在福清落地生根。
圍繞“服務鏈”延伸,共享區同步構建“3+2+1”生活服務體系,涵蓋教育、醫療、交通、公園、商圈等多個功能模塊。新厝實驗幼兒園、城關小學江陰港城校區、福清一中江陰港城校區等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合理,為職工子女提供就近入學保障;光賢美食街、界下口袋公園、旗山步道等設施逐步完善,豐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場景。
“黨建就是推動產城融合最強有力的抓手。”新厝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紅厝邊·巢立方’這個載體,我們不僅服務好了企業發展,更希望產業工人在這里找到歸屬感、獲得感。”
未來,新厝鎮將繼續發揮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紐帶作用,以“黨建+共享服務”打造產業工人深度融入的溫暖家園,讓紅色引擎驅動江陰港城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文 陳思佳 圖 王鴻鵬 何其希(實習)
部分圖片由新厝鎮提供
編輯 陳盼蘭 陳思佳
審核 張晨 謝雄
監制 吳凌 峰 方仁平
發現城市管理問題
拍照上傳舉報
一鍵直達“融壹拍”小程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