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中國崛起速度越來越快,一心想要成為全球霸主的美國也越發不滿,對中國各種打壓。
而中國自然不會退讓,雙方的博弈越來越多,這讓許多人都開始猜測,中美之間是否會有一戰,如果開戰,最后勝者又會是誰?
對此,國內一位名叫何祚庥的院士提出了自己的“高論”:中國和美國對抗必敗無疑,我們應當吸取中日甲午戰爭慘敗的教訓...
那么,他為何會這么說?
必將慘敗
按照何祚庥院士的說法,中國和美國對抗必敗無疑,因為兩國實力差距太大。
同時,他還稱網上主戰派網友們“小米加步槍勝過飛機大炮”的言論進行批判,認為這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
為佐證自己的觀點,何祚庥院士以中日甲午戰爭為例,稱當時慈禧太后狂妄自大,不聽主和派大臣李鴻章的意見堅持開戰,最終導致戰敗。
可歷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認的。
當時的大清北洋艦隊,在成軍初期確實有著輝煌的名頭 —— 亞洲第一艦隊,從硬件設施來看,北洋艦隊擁有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這在當時的亞洲海域堪稱巨無霸。
定遠艦排水量達 7335 噸,配備 305 毫米口徑主炮,在當時的海軍裝備中屬于頂尖水平。
此外艦隊還有經遠、致遠等多艘巡洋艦,各類艦艇總數一度超過 20 艘,整體規模和裝備水平在亞洲各國海軍中名列前茅,至少從表面上看,實力不容小覷。
1894 年,甲午海戰爆發,北洋艦隊與日本海軍在黃海展開激戰。
戰斗中,北洋艦隊官兵奮勇抵抗,展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戰斗意志。
民族英雄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在彈藥將盡、艦體受損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沖向日本艦隊的吉野號,欲與敵同歸于盡,最終不幸被魚雷擊中,壯烈犧牲,年僅 45 歲。
他的壯舉激勵著無數北洋官兵浴血奮戰,在這場戰役中,北洋艦隊雖然損失了致遠、經遠等數艘艦艇,傷亡官兵數百人,但主力艦定遠、鎮遠依然保持著一定的戰斗力,并未達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仍有一戰之力。
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同樣損失慘重,日本艦隊的吉野、浪速等多艘艦艇也遭受重創,人員傷亡也不在少數,雙方的損失程度相差不大。
黃海海戰結束后,北洋艦隊尚有十余艘艦艇能夠投入戰斗,若是此時乘勝追擊,或者積極整軍備戰,與日本艦隊再次交鋒并非沒有勝算。
然而,李鴻章卻做出了 “避敵保船” 的決策,他命令北洋艦隊躲進威海衛港內,不許主動出擊,試圖保存艦隊實力。這一決策使得北洋艦隊徹底失去了制海權,淪為了甕中之鱉。
日本軍隊趁機包圍了威海衛,海陸夾擊,北洋艦隊在港內被動挨打。最終,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北洋艦隊的艦艇或被擊沉,或被俘虜,全軍覆沒,甲午海戰以清朝的徹底失敗告終。
從甲午海戰的全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出,真正導致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李鴻章的軟弱妥協。
他一味地寄希望于通過避戰來保全實力,卻忽視了戰場上的主動權一旦喪失,再強大的裝備也難以發揮作用。
其次,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也是失敗的關鍵因素。當時的清政府內部腐朽不堪,官員們貪污腐敗成風,軍隊的建設經費被大量挪用。
為了給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北洋艦隊的軍費被削減,導致艦艇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和更新,彈藥也嚴重不足。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日本對清朝早已虎視眈眈,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國力日漸強盛,對外擴張的野心不斷膨脹,侵略中國是其既定的戰略目標。
甲午海戰只是日本侵略計劃中的一步試探,即便清朝當時選擇不開戰,日本也會不斷尋找機會,擴大其在華的勢力范圍,戰爭的爆發只是遲早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一味地妥協退讓只會助長日本的囂張氣焰,使其更加得寸進尺,因此將失敗歸結于清朝要和日本開戰,無疑是片面、錯誤的。
中美之爭
何祚庥院士關于中國與美國對抗必敗的言論,顯然忽視了當下中國與歷史上清朝的天壤之別。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那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清朝,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是一支有著堅定信念、強大戰斗力的現代化軍隊,絕不會向任何霸權勢力低頭。
從軍事層面來看,中國與美國的差距絕非如某些言論所描述的那般巨大。
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構建起完善的現代軍事體系,陸軍擁有世界一流的裝甲部隊和炮兵力量,裝備的 99A 主戰坦克、遠程火箭炮等武器性能先進。
海軍艦艇總噸位已位居世界前列,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三艘航母相繼入列,055 型萬噸驅逐艦更是具備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形成了立體的遠洋作戰體系。
空軍的殲 - 20 隱身戰斗機、運 - 20 大型運輸機等裝備,使空中力量實現了質的飛躍。
即便是美軍,也多次提及解放軍的強大。雖然其中不乏借 “中國威脅論” 來爭取軍費等目的,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軍事實力的提升已引起美國的高度關注。
甚至不僅僅是軍事,在經濟和科技這兩個重要方面,中國一樣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如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制造業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2023 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 42.07 萬億元人民幣,繼續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
反觀當初的清朝,看似有龐大的疆域和一定的軍事實力,實則外強中干。政治腐敗、經濟落后、科技停滯,早已被世界發展的潮流甩在身后。
而現在的中國,是世界上工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工業產值約占全球的 30%,在鋼鐵、水泥、汽車等眾多工業產品的產量上均居世界首位,雙方簡直是天壤之別。
雖然我們始終秉持著和平發展的理念,并不想與美國爆發沖突,更希望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實現合作共贏。中
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 “一帶一路” 倡議,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然而,美國卻不斷采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措施,在貿易、科技等領域對中國步步緊逼,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自然不能退縮,因為退縮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綜合來看,何祚庥院士所說的中國和美國對抗必敗的言論,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實在令人貽笑大方。
當今中國有著強大的綜合國力、團結的民族精神和堅定的發展信念,這是我們面對任何挑戰的底氣所在。
參考信源:
昆侖策 何祚麻的奇談怪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