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小伙子,你的手法不對。"
韓志強正在給病人把脈,突然被身后的聲音打斷。他回頭一看,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站在診所門口,手中提著一只古舊的藥箱。
"您是來看病的嗎?請稍等,我先給這位大姐看完。"韓志強禮貌地說道。
老人搖搖頭,徑直走到韓志強身邊:"孩子,你這樣按脈,感受不到真正的脈象。"
"您是醫生?"韓志強有些意外。
"干了60多年了。"老人的眼神銳利,"你是軍人出身吧?"
韓志強愣了一下:"您怎么知道?"
"你的站姿,還有處理傷口的手法,都帶著軍隊的影子。"老人湊近些,聲音壓低,"孩子,我有件事要問你。"
"什么事?"
老人深深看了他一眼:"你叫韓志強嗎?"
01
韓志強從部隊退伍的那一年,正值秋收時節。他背著一個舊軍用背包,站在青川縣的汽車站前,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心里五味雜陳。
二十六歲的年紀,正是人生最迷茫的時候。在部隊服役八年,他學會了很多技能,可真正要在社會上立足,卻不知道該從何開始。
"小伙子,去哪里?"出租車司機探出頭問道。
韓志強摸了摸口袋里僅有的幾百塊錢,搖搖頭:"我走走就行。"
他拖著行李,沿著縣城的主街道慢慢走著。兩旁是低矮的樓房,偶爾能看到幾家小門面,賣著各種生活用品。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但有一種讓人安心的寧靜。
在部隊的時候,韓志強跟著軍醫學過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包扎、止血、簡單的外傷處理,這些技能在戰友們看來不算什么,可對韓志強來說,每一次成功救治都讓他感到莫名的滿足。
"也許,我可以試試學醫。"韓志強在心里默默想著。
縣城里有一家中醫診所,老板是個五十多歲的大夫,姓魏。韓志強厚著臉皮去找他,希望能跟著學點東西。
"你沒有醫學基礎,想學醫可不容易。"魏大夫打量著眼前這個年輕人,"不過我看你做事踏實,可以先在這里幫忙,邊干邊學。"
就這樣,韓志強在魏大夫的診所里當起了學徒。白天幫忙接待病人,晚上就在小房間里看醫書。那些密密麻麻的中醫理論,對他來說比軍事訓練還要困難。
經絡、穴位、藥性、配伍,每一個概念都需要反復琢磨。韓志強買了一個人體模型,晚上一個人在房間里練習針灸,常常練到深夜。
魏大夫看在眼里,心里暗暗點頭。這個年輕人雖然基礎差,但肯吃苦,而且有股軍人的韌勁,不輕易放棄。
"志強,你來幫我看看這個方子。"魏大夫叫住正在整理藥材的韓志強。
韓志強走過去,仔細看著處方上的藥名。這是一個治療慢性胃炎的方子,他在書上見過類似的配方。
"黨參、白術、茯苓..."韓志強一邊念著,一邊回憶書中的內容,"這是四君子湯的基礎方,主要是健脾益氣。"
"不錯。"魏大夫滿意地點點頭,"你的進步很快。"
三年的學徒生涯,韓志強從一個醫學門外漢,逐漸掌握了基本的中醫理論和技能。他不僅學會了把脈診斷,還能開出簡單的中藥方子。
可就在韓志強覺得自己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魏大夫卻突然倒下了。腦梗,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志強,診所就交給你了。"這是魏大夫彌留之際說的最后一句話。
二十九歲的韓志強,就這樣成了青川縣最年輕的中醫大夫。他接手的不僅是一家診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剛開始獨自行醫的日子很艱難。病人們對這個年輕的大夫不太信任,常常問:"小伙子,你行嗎?"
韓志強總是笑著回答:"您放心,我一定盡力。"
有一天,一個農民工在工地上被鋼筋劃傷了手臂,血流不止。工友們把他送到韓志強的診所。
"大夫,快救救他!"工友們焦急地喊著。
韓志強看了一眼傷口,深度不淺,需要立即處理。他迅速消毒,然后開始縫合。在部隊學到的外傷處理技能這時候派上了用場。
十幾分鐘后,傷口被縫合得整整齊齊。韓志強又開了一些消炎的中藥,叮囑注意事項。
"小伙子,你這手藝不錯啊。"受傷的農民工看著自己的手臂,"比縣醫院的大夫縫得還好。"
消息很快傳開了。大家都說韓大夫不僅會看中醫,處理外傷也是一把好手。慢慢地,來診所看病的人越來越多。
韓志強給自己定了個規矩:無論多窮的病人,都不能拒絕治療。有時候遇到實在拿不出錢的,他就先賒賬,甚至免費給藥。
"韓大夫,我實在沒錢..."一個老太太抱著生病的孫子,眼淚汪汪地說。
"沒關系,孩子要緊,先看病。"韓志強接過孩子,仔細檢查起來。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韓志強的診所漸漸在當地有了口碑,大家都說他是個好大夫,有醫德。
可韓志強心里卻總是不踏實。他覺得自己的醫術還不夠精湛,總擔心會耽誤病人。每天晚上,他還是會捧著醫書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有時候遇到復雜的病例,韓志強會連夜查閱資料,甚至開車到省城請教專家。他深知生命的可貴,不敢有絲毫馬虎。
就這樣,韓志強在青川縣扎下了根。從一個迷茫的退伍軍人,到受人尊敬的鄉村醫生,他用了整整六年時間。
02
診所開業第七年的時候,韓志強終于有了一些積蓄。他把原來的小診所擴建了,增加了幾個診療室,還買了一些先進的檢查設備。
"韓大夫,你這診所越來越像樣了。"鄰居張嬸笑著說道。
韓志強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還是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診所的生意越來越好,韓志強卻變得更加忙碌。每天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點,他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看病、抓藥、處理外傷,各種工作都要親自操刀。
"志強,你該找個助手了。"隔壁的王大夫勸他。
"我再想想。"韓志強總是這樣回答。
實際上,他不是不想找助手,而是覺得沒有合適的人選。醫術不精的人,他不放心;醫術好的人,又看不上這個小地方。
韓志強的生活很簡單。診所樓上就是他的住處,一室一廳,家具簡單。除了醫書和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幾乎沒有什么別的東西。
每天晚上九點,韓志強都會準時關門。然后上樓煮點簡單的晚飯,吃完飯繼續看書學習。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平靜,可熟悉韓志強的人都知道,他的心里藏著事。
比如,每年的七月十五,韓志強都會關門一天。這一天,他會開車到縣城外的山上,一個人待上一整天。
"韓大夫,明天是什么日子啊?"有病人問過。
"有點私事要處理。"韓志強總是這樣回答,然后迅速轉移話題。
還有,每當有人問起他的家庭情況時,韓志強也總是避而不談。三十多歲的男人,還沒有結婚,在縣城里算是比較特殊的存在。
"志強,我給你介紹個姑娘吧。"張嬸經常充當媒人的角色。
"嬸子,我現在沒這個想法。"韓志強每次都禮貌地拒絕。
實際上,也有姑娘主動接近過韓志強。他長得不算英俊,但有一種軍人特有的正氣,加上又是大夫,在當地算是不錯的結婚對象。
可韓志強對這些都沒有興趣。他的生活就像上了發條的鐘表,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同樣的節奏。
診所開業第十年,韓志強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不僅本縣的病人會來找他,連鄰縣的人也會慕名而來。
"韓大夫的針灸特別厲害。"一個病人對朋友說,"我的腰痛折磨了好幾年,到他那里扎了十幾次針就好了。"
韓志強的醫術確實在不斷進步。這些年來,他處理過各種疑難病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的針灸技術尤其出色,常常能在其他醫生束手無策的時候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是,成功并沒有讓韓志強感到快樂。他依然是一個人住在診所樓上,依然每天工作到很晚,依然在每年的七月十五關門一天。
有時候深夜時分,韓志強會站在窗前,看著空蕩蕩的街道發呆。月光灑在他的臉上,能看到一種說不出的孤獨。
他想過離開青川縣,到大城市去發展。以他現在的醫術和名聲,在大城市開個診所應該不難。可每當有這個念頭的時候,韓志強又會打消這個想法。
"我不能走。"他在心里默默地說。
這話里有什么深層的含義,外人不得而知。只是從那以后,韓志強就再也沒有提過離開的事情。
診所開業第十二年,韓志強四十一歲。他的頭發開始有了些許白絲,臉上也多了幾道皺紋。可他的眼神依然專注,手法依然穩健。
這一年,縣里要評選十佳醫生,韓志強毫無懸念地入選了。頒獎儀式上,縣長親自給他頒獎。
"韓大夫,你是我們青川縣的驕傲。"縣長握著他的手說。
韓志強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為人民服務,是我應該做的。"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可韓志強的眼神卻顯得有些恍惚,似乎在想著什么遙遠的事情。
頒獎儀式結束后,韓志強謝絕了慶祝宴會,一個人回到了診所。他把獎杯放在辦公桌上,然后繼續接待病人,就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就這樣,韓志強在青川縣度過了十五個春秋。從一個迷茫的退伍軍人,到受人尊敬的名醫,他的人生看起來很成功。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塊陰霾,從未散去。
03
韓志強的失眠是從三十五歲開始的。
最初只是偶爾睡不著,他以為是工作太累的緣故。可漸漸地,失眠變成了常態。每天晚上,他都要在床上輾轉反側很久才能入睡。
而且,一旦睡著,噩夢就會如期而至。
夢里總是黑漆漆的夜晚,雨水傾盆而下。遠處傳來呼救聲,他拼命地往聲音的方向跑,可腳下的泥土很滑,怎么也跑不快。等他趕到的時候,一切都結束了。
韓志強總是在這個時候驚醒,滿身冷汗。然后就再也睡不著了,只能起來喝杯水,或者翻翻醫書。
白天的時候,韓志強照常接待病人,看起來和平常沒什么兩樣。可熟悉他的人能發現,他的眼睛里多了一絲疲倦,說話的時候偶爾會走神。
"韓大夫,你最近是不是身體不太好?"張嬸關心地問道。
"沒事,可能是最近太忙了。"韓志強勉強笑了笑。
除了失眠,韓志強還有一個讓人費解的習慣。每當病人提到洪水、山洪這類詞匯的時候,他就會顯得很不自在,會迅速轉移話題。
有一次,一個農民來看病,順便聊起了天氣。
"韓大夫,聽說明天要下大雨,希望別發洪水才好。"農民隨口說道。
韓志強手中的筆突然頓住了,臉色變得有些蒼白。
"咳咳,我們還是先看病吧。"他結巴地說道,然后低頭繼續寫病歷。
類似的情況發生過很多次。只要有人提到與洪水相關的話題,韓志強就會表現得異常緊張。
還有一個細節,很少有人注意到。韓志強的辦公桌抽屜里,一直放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笑得很燦爛。
這張照片,韓志強每天都會拿出來看一眼,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回抽屜。十五年來,從未間斷過。
每年的七月十五,韓志強關門的那一天,他都會把這張照片帶在身邊。開車到縣城外的那座山上,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拿出照片凝視很久。
有時候,他會對著照片自言自語,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
"對不起...我真的盡力了...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
說著說著,這個平時堅強的男人就會眼眶濕潤。
這些年來,韓志強從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這張照片的來歷。就連和他最熟悉的張嬸,也不知道這個秘密。
韓志強的孤獨不僅僅體現在感情生活上,更體現在精神層面。他就像一個背負著沉重包袱的人,在人群中行走,可內心卻與所有人保持著距離。
偶爾,會有病人想要了解韓志強的過去。
"韓大夫,你在部隊的時候一定很威風吧?"
"哪里哪里,就是普通的兵而已。"韓志強總是一筆帶過。
"那你為什么選擇來我們這個小縣城呢?像你這樣的人才,到大城市發展不是更好嗎?"
韓志強的眼神會變得深邃:"緣分吧,我和這里有緣分。"
什么樣的緣分,能讓一個人甘愿在小縣城待上十五年?這個問題,韓志強從未給出過明確的答案。
就在韓志強以為自己會在這種平靜中度過余生的時候,那個改變一切的早晨到來了。
那天是周三,韓志強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診所。晨霧還沒有完全散去,街道上只有零星的行人。他打開診所的門,開始準備一天的工作。
就在這時,他看到了一個身影。
一個滿頭銀發的老人,手中提著古舊的藥箱,正緩緩朝診所走來。老人的步伐有些蹣跚,但眼神很堅定,似乎在尋找著什么。
韓志強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這個老人的出現絕不是偶然。
老人走到診所門前,停了下來。他透過玻璃門朝里面張望,當看到韓志強的時候,整個人明顯顫抖了一下。
"請進。"韓志強主動打開門。
老人緩緩走進診所,目光一直沒有離開韓志強的臉。那種眼神讓韓志強感到莫名的不安,就像被人徹底看透了一樣。
"您身體哪里不舒服?"韓志強問道。
老人搖搖頭,放下手中的藥箱,聲音有些哽咽:"我不是來看病的。"
"那您是..."
老人走近了幾步,仔細端詳著韓志強的面容。突然,他的眼淚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
"孩子,我找了你30年了。"老人的聲音顫抖著,眼中涌出淚水。
韓志強手中的聽診器滑落在地,發出清脆的響聲。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身體微微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