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曲作者聶耳逝世90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第八屆聶耳音樂周玉溪分會場活動正式啟幕,以“奏響奮進旋律 共譜時代華章”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其中,一場串聯起滬滇兩地的合作共建簽約儀式成為焦點。上海市楊浦區國歌展示館、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與云南省玉溪市聶耳紀念館、玉溪聶耳小學攜手聯動,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啟動“為國而歌”校本思政課(小學版)項目。
坐落于楊浦區荊州路的國歌展示館,曾是電影《風云兒女》的拍攝地,而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該片主題曲。場館內演繹了國歌誕生的偉大歷程,也承載著“國歌從這里唱響”的珍貴回憶和重要意義。另一邊,云南玉溪是聶耳的故鄉,玉溪市聶耳紀念館以全面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料、圖片和藏品,再現了聶耳短暫又永恒的一生,傳遞著人們對這位人民音樂家的深切緬懷。
與此同時,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玉溪聶耳小學兩所學校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致力于培養少年兒童的愛國情懷。
據悉,此次簽約標志著“為國而歌”校本思政課(小學版)項目的正式落地。之后四方將整合優質資源,開發貼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為國而歌”校本思政課程。該課程以《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歷程為核心線索,通過“故事化講解、互動式體驗、沉浸式參與”的方式,把田漢“詞凝赤血”的家國情懷、聶耳“曲寄風雷”的民族精神轉化為小學生易于理解的課堂內容,設計趣味互動模塊,讓孩子們在看、聽、唱、演中,感受國歌背后的歷史重量。
“國歌,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國歌展示館負責人表示,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將國歌故事融入校本課程,有助于推動紅色教育在校園扎根。“希望打通兩地協作、館校合作,實現滬滇兩地資源互補,讓國歌背后的故事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里。”
作為“為國而歌”大思政品牌提升工程的重要活動之一,該項目不僅為滬滇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更開創了紅色教育進校園的新模式。從黃浦江畔到滇中腹地,紅色基因將兩地緊密相連。在聶耳逝世90周年的特殊時刻,滬滇兩地以音樂為媒、以教育為橋,共同探索紅色文化傳承的新路徑。這種跨地域、跨領域的合作模式,不僅豐富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更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提供了新范本。
本次活動還開展了升旗儀式、“滬滇共鳴國歌同行”兩地館校聯動主題研學活動、聶耳紀念館文創集市、聶耳音樂文化學術研討會、《田漢、聶耳與國歌的誕生》三館聯動思政課等系列活動,激勵參與者共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時代華章。
未來,四方將持續深化合作,讓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旋律,成為滋養少年兒童心靈的精神養分,讓“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警醒與“前進,前進!前進,進!”的奮進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文字 |湯順佳
圖片 |國歌展示館
編輯 |奚宇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