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慶閱兵時,191系列步槍首次面向公眾,此后進行了小批量生產(chǎn)和裝備,部隊測試使用后反響很好。這兩年,191步槍的裝備速度明顯加快,這款步槍對比95式究竟好在哪?
95式的缺點在網(wǎng)上最典型的說法就是“瞄準基線過高”,其實它的瞄準基線并不高,只是構造看起來容易產(chǎn)生誤會。因為其它部位沒有皮軌,槍身短小精悍,如果加裝瞄具,就只能裝在“提把”上,而這個“提把”也是瞄準用的,瞄具放上后就顯得非常高了。
這個“提把”的學名其實叫拉機柄護弓,實際上在攜槍的時候,士兵要是提著它跑,班長會狠狠踹他一腳,你可以叫它“提把”,但是不能提。
相比而言,191步槍就沒有這個拉機柄護弓,它的隨動拉機柄就在右側。沒有了這個,上護蓋就可以加皮軌了,放個瞄具上去,基線高度剛剛好,看著也比較協(xié)調。
95式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它是一款上個世紀的步槍,那個時候解放軍步兵使用的步槍大多是機瞄,打移動目標甚至都不用瞄,“瞄什么瞄,端槍就來”,這是某位首長的原話。
但是現(xiàn)在這套行不通了,因為戰(zhàn)場偵查手段和打擊手段實在太多,無人機大規(guī)模應用以后,士兵的交戰(zhàn)距離也在拉開,一戰(zhàn)蹲坑爛仗時代又重現(xiàn)了,步槍還是要加瞄準鏡,遠距離擊殺能力還是要有。
95式第二個讓人詬病的地方是槍托不可伸縮,它壓根就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槍托,因為每名士兵身高不一樣,95式在設計時只能取中位數(shù)來設計槍的握把到槍托的距離。這個距離是固定的,意味著不同身高、不同臂展的士兵在使用這把槍時的姿勢都不一樣。
近20年來,中國人平均身高突飛猛漲,老95用著是越來越別扭了。191就不一樣了,它的槍托可以伸縮,甭管你多高,都可根據(jù)自己的臂展來調節(jié)一個合適的槍托長度,脖子和手臂會很舒服,瞄準也更加精準。
191的槍管設計很有特點,它采用自由浮動槍管設計,槍管不與護木連接,這使得子彈射擊的一致性很高。配合彈道更加優(yōu)秀的5.8毫米子彈,在機瞄情況下,191的射擊精度也要高于95式,比95班機還要高,191精準步槍的設計精度堪比狙擊步槍。
191系列看著就非常精致,拿到手上也不重,重量也就7斤左右,比一個中等大小的西瓜還輕。它在制造過程大量采用CNC加工、精密鑄造和熱處理新工藝,比如可控氣氛熱處理、表面強化處理,采用自動化裝配生產(chǎn)線,所以生產(chǎn)速度才這么快。
槍管采用冷鍛工藝制造,內(nèi)膛進行鍍鉻處理,耐磨性強、耐腐蝕性更高。槍身大量使用航空鋁合金和高分子聚合物,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減輕重量。生產(chǎn)過程實施嚴格的控制和成品檢驗,每一支出廠步槍都必須符合嚴苛的質量標準。
外表精致并不代表它的可靠性差,這點與美國的M4可不一樣。191步槍在研制出樣槍以后,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的測試,在青藏高原、漠河、兩廣、海南島等地區(qū)進行了環(huán)境測試。主要檢測它的耐高溫、耐低溫、耐干、耐潮濕能力。兩廣的回南天,槍放在那里會不會發(fā)霉生銹?靠近海邊的鹽霧環(huán)境下,槍會不會被腐蝕?極寒天氣會不會把槍托凍開裂?當年奧地利有款槍就耐不住中國的嚴寒裂開了,導致出口受阻。
它還要經(jīng)歷黃河水的考驗,在模擬黃河泥沙濃度的水流中浸泡,然后再連續(xù)開火,看看會不會卡殼,這些都是中國制式輕武器必須要經(jīng)歷的。
最后要說的就是191的外形,很有工程美感,硬要將它和M4做比較的話,很明顯就能看出191的設計要簡潔大方很多。如果把它擺到AK74面前,則要顯得更加秀氣,某種程度上,顏值就是戰(zhàn)斗力,在軍迷圈,191可謂是深受喜愛。
雖然191大規(guī)模替換95式,但這并不意味著95式就會立即淘汰,其實把95步槍改一改用著還是相當不錯的,以后我們或許會看到它的改進版出口海外,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很適合用這把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