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師生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赴黔東南州肇興侗寨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紅色文化鑄魂、藍色文化傳薪、綠色行動三大賦能板塊,青年學子們深度參與其中,為當地旅游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在黎平會議會址,實踐團隊開展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課。通過“觸物—聆聽—宣誓—誦詩—觀劇”的多元化教學環節,隊員們觸摸革命文物、聆聽歷史講解、重溫入黨誓詞、集體誦讀《七律·長征》、觀看《紅色故事會》教育劇目,深刻體悟革命精神,強化歷史認同感。當地村支書為隊員們講授專題黨課,生動再現“領袖足跡暖侗寨”的歷史場景。在交流環節,隊員們分享了“我心里未來的侗寨”構想,村支書特別強調青年參與對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并表示:“你們的視角很敏銳,希望能聽到更多青年人的想法和建議!”
在文化傳承方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藍靛靛染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陸勇妹向隊員們詳細講解了藍靛染的工藝流程和美學價值,并介紹了“侗品源”合作社在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實踐。隊員們還參與了《侗族大歌》文化遺產課堂,親身體驗千年和聲的魅力。陸勇妹提出“讓傳統活在當下”的傳承理念,鼓勵青年學子勇于擔當文化傳播使命。
實踐團隊創新構建了“服務—調研—設計”工作機制閉環,為綠色行動賦能提供持續動力。文旅志愿服務隊在游客中心、酒店等地提供咨詢導覽服務,開展游客滿意度調查并建立痛點熱力圖;設計組通過走訪各方人士,針對景區標識不清等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此外,團隊還面向當地小學生開展“侗心護航”兒童成長關愛活動,采用“理論講解+情景模擬”的方式傳授防溺水、防校園霸凌等安全知識,為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侗寨參加社會實踐,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國際旅游文化學院2022級學生黨員黎佳佳表示,“在黎平會議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時心潮澎湃,村支書‘年輕人多做事’的囑托將成為我持續奮斗的動力。”
通過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貴州師范大學學子以紅色信念淬煉初心、以藍色文化傳承薪火、以綠色行動踐行擔當,在侗寨這片熱土上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風采,為當地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劉言|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