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州五祖法演禪師,白云守端禪師之法嗣,俗姓鄧,綿州(今四川綿陽)人。法演禪師三十五歲時出家,受具足戒,后往成都,游歷講肆,學習《唯識》、《百法》等論。
唯識學中有一疑團,曾經在西天竺引起外道對佛教的責難:唯識學派認為,菩薩入見道位時,智與理冥,境與神會,不分能證、所證。當時,西天竺有一外道曾就此觀點,詰難比丘僧團:“既不分能證、所證,卻以何為證?”
當時因為沒有人能應對此詰難,故比丘僧團遭到了外道的羞辱和貶損:寺院不讓鳴鐘擊鼓,比丘們被勒令反披袈裟。
后來玄奘大師來到天竺,有力地回應了外道的這一詰難,解決了這一理論上的疑團。玄奘大師的回答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為玄奘大師擊敗了外道的問難,因此僧團的形象很快得到了恢復。
聽了這一段歷史因緣之后,法演禪師產生了疑問:“冷暖則可知矣,作么生是自知底事?”于是便向講經的法師請教:“不知自知之理如何?”
講經法師無法解決他的疑問,便誘導他說:“汝欲明此,當往南方,扣傳佛心宗(禪宗)者?!庇谑?,法演禪師便負笈出關,游方參學,凡見尊宿,無不以此疑問請益。
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參學,但是,他心中的疑團并沒有得到解決。后來,法演禪師投東京慧林院圓照宗本禪師座下。在宗本禪師的點撥下,法演禪師對絕大多數禪宗大德的悟道因緣,都能夠領會其中的奧旨。
但是,對于下面這則公案,卻怎么也參不透——
有僧問興化存獎禪師:“四方八面來時如何?”
興化禪師道:“打中間底?!?/p>
那僧一聽便作禮。
興化禪師道:“我昨日赴個村齋,中途遇一陣卒(同“猝”、“驟”)風暴雨,卻向古廟里避得過。”
法演禪師曾就此公案向宗本禪師請益。宗本禪師道:“此是臨濟下因緣,須是問他家兒孫始得?!?/p>
于是,法演禪師便辭別宗本禪師,前往禮謁浮山法遠和尚,向他請益這則公案的奧義。法遠和尚道:“我有個譬喻,說似你。你一似(完全像)個三家村里賣柴漢子,把個匾擔向十字街頭,立地問人,中書堂今日商量甚么事?”
法演禪師一聽,自忖道:“若如此,大故(大事,此指悟道)未在?!币虼怂睦锊幻獍脝?。
在法遠和尚座下呆了一段時間之后,一日,法遠和尚告訴法演禪師道:“吾老矣,恐虛度子光明,可往依白云。此老雖后生,吾未識面,但見其頌臨濟三頓棒話,有過人處。必能了子大事。”
法演禪師一聽,便潸然淚下,于是禮辭法遠和尚,前往白云守端禪師座下。
初禮白云禪師,法演禪師便向他請益有關僧問南泉摩尼珠的公案:
終南山云際師祖禪師,初參南泉普院和尚,問:“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如何是藏?”
南泉和尚道:“與汝往來者是。”
師祖禪師道:“不往來者如何?”
南泉和尚道:“亦是?!?/p>
師祖禪師又問:“如何是珠?”
南泉和尚召師祖,師祖應諾。
南泉和尚道:“去!汝不會我語?!?/p>
師祖從此信入。
法演禪師剛舉完這則公案,便遭到白云禪師的大聲呵叱。于是,法演禪師便當下大悟,隨即向白云禪師呈投機偈云:
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
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
白云禪師看后,遂予印可,并命令他掌管磨事(叢林中,一般都專門設有磨院,碾磨谷物)。
為了進一步鍛煉法演禪師,一天,白云禪師來到磨院,告訴法演禪師:“有數禪客自廬山來,皆有悟入處。教伊說,亦說得有來由。舉因緣問伊,亦明得。教伊下語,亦下得。只是未在?!?/p>
法演禪師大為疑惑,私自計度道:“既悟了,說亦說得,明亦明得。如何卻未在?”于是,法演禪師便一心參究,精勤用功。數日后,忽然大悟,遂將從前當作寶貝來珍惜的種種知見、境界,一時全部放下。他一路身心踴躍,奔跑著來見白云禪師。
白云禪師一見他,便手舞足蹈,法演禪師于是一笑而已。
法演禪師后來告訴人說:“吾因茲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載清風。”
后來有一天,白云禪師示眾云:“古人道,如鏡鑄像,像成后,鏡在甚么處?”
當時,在場的徒眾都下轉語,但均不契白云禪師之意。白云禪師于是問法演禪師。
法演禪師便走到白云禪師的跟前,向他問訊,說道:“也不較多。”
白云禪師一聽,便笑道:“須是道者始得?!闭f完,便命法演禪師與他一起分座接眾。
法演禪師出世后,初住舒州四面山,次遷白云山海會寺,晚年住蘄州黃梅東山禪寺,前后開法四十余年,時人尊稱之為“五祖法演禪師”。
五祖法演大師和五祖弘忍大師雖相隔四百多年,卻于同一道場大興釋迦世尊教外別傳之法,令宗門正義光耀中華佛教,時人贊譽為“五祖再世”。師提振宗風,名振全國,其門下俊秀輩出,如人稱“三佛”的佛果克勤大師、佛鑒慧勤大師、佛眼清遠大師,叢林稱之為“二勤一遠”;又有五祖表白禪師及天目齊禪師、云頂才良禪師等高僧大興四方禪林。
佛果克勤大師編有《碧巖錄》聞名于世,法嗣七十五人。門下以大慧宗杲禪師、虎丘紹隆禪師最為著名,及黃梅籍僧人應庵曇華禪師,大振楊歧宗風于蘇浙。
佛眼清遠禪師三傳至蒙庵元聰禪師,有日本僧人俊茄來其門下受學,回國后,開日本楊歧禪之首端。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楊歧法系。
法演禪師于北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示寂,春秋八十歲。宋以后,五祖法演大師一脈幾乎囊括臨濟宗之全部道場,成為中國禪宗的主要代表。
▍版權聲明:
○ 本文轉自靈隱寺,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