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居然也有這一天,只能遠遠地伸著脖子看,聞聞味兒,輪不到吃……李誕更是著急地走來走去,大嚷著:“這還得了,只能看著!”在他們旁邊還有十六位頂級大廚如吃瓜群眾一般竊竊私語,偶爾還在二樓偷師,這樣抓心撓肝地營造一片“吃貨天地”,確實有點意思。
昨晚看了一集《一飯封神》,開場噱頭很足,以中國象棋為靈感打造競技格局,舞美想必花了不少錢。84位“最懂得制作百姓味道”的廚師,帶著如“光頭火夫”“灶臺老頑童”“醬醬小公主”等代號依次出場,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烹飪界的各門各派、無師野廚構成了“小廚陣營”。
也別小瞧了“小廚”們,有些人是當地餐飲界的扛把子,有些人是各類國際廚藝大賽的冠軍選手,有些人是千萬粉絲級別的美食博主,來頭都不小。
在“小廚”對面的,是16位擁有高超廚藝并在廚師行業深受尊重的廚師組成“大廚陣營”。按“小廚”的話來說,基本上都是有百科詞條的大咖。
16位擁有高超廚藝并在廚師行業深受尊重的廚師組成“大廚陣營”
首期節目便開啟“大逃殺”式的入局戰,84位小廚只有16位可以入局。這樣不客套、不玩游戲的美食競技綜藝開場倒是一股清流。等百科詞條們挨個兒念完,小廚們殺進高級廚房,圍裙一戴,心里翻滾的就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整的就是業務能力。
評委陣容上,有深耕料理界多年的謝霆鋒、新榮記集團創始人張勇、“世界50佳餐廳”國內最高排名持有者鄭永麒Vicky坐鎮,三人構建了多維度的評判三角:謝霆鋒關注“美食世界觀”與創新性,張勇執著于食材本味,鄭永麒聚焦調味平衡感,這種互補視角部分緩解了單一標準導致的偏見。
評委陣容:張勇、謝霆鋒、鄭永麒Vicky
單從第一期看,《一飯封神》的灶臺上,卻還是暴露了烹飪界菜系間的“歧視鏈”:精致南方菜頻頻晉級,北方豪放派集體水土不服。不過也不用委屈,菜系的傳承必須還是要有受眾,比如東北菜從傳承上已經失去根基,老早的地三鮮,可不是土豆、茄子和青椒,而是老虎、熊和梅花鹿,現在照著做出來那確實“很刑”,1983年首次舉辦的全國烹飪大賽,東北師傅劉敬賢以一道蘭花熊掌技壓群雄勇奪桂冠,放在現在誰還敢把這道菜端上桌?
陳曉卿也對在中國舉辦烹飪競技比賽,覺得“有些難”。因為中國太大了,生活習慣也有很大差異,但是能夠留下印象的,恰巧又是多元的地方色彩。他說:“過去能夠見到的比賽,更多的比的是規矩,是手,我們反復地訓練,這次更多的比的是頭腦,我加了什么東西,能夠給觀眾留下什么東西。同時味覺和嗅覺能夠得到極大地滿足。一下子能夠讓我記住的東西?!?/p>
三位評委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嘴刁,對菜品極為挑剔。尤其謝霆鋒,能精準指出每道菜品的味道和缺陷,甚至觀察提前備菜預判來綜合考量選手,出局的選手也都心服口服,面對選手使用現成火鍋底料調味,雖然贊其蝦肉鮮嫩,但果斷判定其出局,果然處女座是忍不了一點兒預制料啊。
“灶臺老頑童”薛明成在《一飯封神》中的表現,堪稱節目首期最亮眼的“煙火傳奇”。這位71歲的四川老廚師以一道川味香辣蟹在當地成就了一家“口紅店”(口口相傳的店),在開局比拼拿手菜時,從處理螃蟹、準備配料,到炸螃蟹、炒調料,再到烹飪食材、裝盤出鍋,每一步都得心應手。
這道光頭香辣蟹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完美地保留了螃蟹的本味,讓謝霆鋒贊不絕口:“紅油的麻辣鮮香,一點沒蓋住螃蟹的鮮甜本味,很驚艷!”硬控評審謝霆鋒從品鑒到偷吃,謝霆鋒也大方對鏡頭承認,“如果不是比賽,我會把這一盤都吃掉!”
光頭香辣蟹征服評委謝霆鋒
作為在短視頻平臺擁有超千萬粉絲的網紅廚師“尋真味美叔”詹大廚,他帶來了自己的拿手絕活“一鴨十吃”,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端上了十道菜,這速度AI來了都得叫一聲大哥。充分展現了對食材的深入理解和精湛廚藝,中華民族“物盡其用”的美食智慧,在美叔身上閃閃發光。
“尋真味美叔”詹大廚帶來了自己的拿手絕活“一鴨十吃”
新榮記掌門張勇對他烹飪技能涉獵之廣泛,對食材了解之全面頻舉大拇哥。雖然結果待定,但能讓冷若冰霜的評委食指大動,行動證明了一切。
總體來說,《一飯封神》的群像感很足,一心專注在烹飪環節,盡量避免了綜藝節目令人厭煩的劇本輸出,節目甚至有意在撕碎大家對于后廚性別偏見的刻板印象。
女廚師們的登場,相當有說服力。
“倫敦面條女王”魏桂榮用一碗油潑面讓老外學用筷子;
“倫敦面條女王”魏桂榮
“化學系靚廚”鄭紫欣的玫瑰露鵝肝腸 *惠靈頓牛柳,造型和顏色都無可挑剔,細致處理腸衣,用實打實的專業程度征服評審。
“化學系靚廚”鄭紫欣的惠靈頓牛柳,造型和顏色都無可挑剔
還有非遺傳承人塔城洋婆婆、閩南廚娘這樣致力于傳承、弘揚地方飲食文化的女性,謝霆鋒一句“主廚不只有男人,女性也可以很強”,又道出了多少女廚師的心聲?尤其“我不是女王”以一道慢工出細活的豉油浸雞入局,她的勵志故事也頗為動人。
眾所周知,最能代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一句話就是: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
《紅樓夢》里,劉姥姥初嘗“茄鲞”時的困惑,恰似如今觀眾面對餐桌上過度精致的料理時的恍惚——那道用十來只雞配著茄子煨成的菜,吃不出半點茄子味,卻成了豪門宴席的“精致范本”。
當美食競技走向高端化,猶如一場食材軍備競賽:A5和牛、阿爾瑪斯魚子醬、法式鵝肝成為標配,市井常見的豬肉、豆腐只能淪為隱形配菜;液氮煙熏、分子球化、離心澄清等技法高頻出現,為了出其不意,烹飪的手段已經漸漸偏離本心。在烹飪競技的舞臺上,自然要拿出看家的本領,精致并非原罪,但烹飪的進階,終究是“做減法”而非“做加法”。就像電影《食神》里史蒂芬周最后領悟到,真正的廚神,從不是比誰的調料更貴,而是比誰更懂——食物的終極意義,讓每一口滋味,都帶著對生活最樸素的熱愛。
希望后面幾期節目,可以有一期主題,讓平凡食物走上C位,也來一場我們“吃得起”的比拼。
評委張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