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強,生于1966年,2011年,我45歲,從部隊轉業了。那年我脫下穿了28年的軍裝,開始在地方找工作,輾轉于房地產、物業、教育和新材料等行業,日子過得跌宕起伏。8年后,我不僅自己站穩了腳跟,還幫10多名軍轉干部找到了工作。2019年,我又回到老部隊,繼續干宣傳工作。這一路走來,既是我自己的奮斗故事,也是一個老兵對軍人精神的小小延續。
我17歲入伍,1983年10月加入原武漢軍區南陽直屬部隊,當了通信兵。那時候每月津貼10塊錢,日子簡單卻充實。1985年,我考上軍校,學了兩年通信技術和軍事理論。畢業后,我被分配到湖北省云陽縣的一個倉庫當排長,后來又干了干事,管過物資,也搞過宣傳。1992年,我調到河南信陽的倉庫,繼續干行政和政治教育,6年里組織了不少活動,寫了很多稿子。1998年,我到了家鄉附近的一個研究所,負責宣傳,干了13年。那段時間,我寫了幾百篇報道,辦過技術交流會,忙得不亦樂乎。
到了2011年,我45歲,干了28年,眼看再熬兩年就能按30年服役退休,可我覺得日子太單調,想換個環境試試自己的能耐。春節后,轉業摸底時,我第一個遞了申請書。領導表揚我為單位分憂,妻子卻急了,覺得我在部隊干得好好的,出去干啥。我跟她說:“我想看看自己還能干點啥。”她拗不過我,2011年3月,我正式轉業,回了家。
轉業時,我帶走的是28年的紀律和管理經驗,還有一身寫材料的本事。這些在部隊練出來的東西,后來成了我求職和幫人的底氣。
轉業后,我在家閑了一個多月,實在待不住。2011年4月底,我在58同城投了簡歷,寫上部隊經歷和寫作特長。沒幾天,一家房地產公司約我面試。他們看我管過人、寫過材料,半小時就拍板讓我留下,干行政部,月薪5800元。我挺高興,立馬開工,負責文件起草、會議組織和后勤協調。那年,公司接了個拆遷工程,我帶著團隊跑工地,干得賣力,總經理給我加了1000元工資。可好景不長,公司高層內斗,一個股東停了我的工資。我找總經理反映,拖了倆月才補發。2012年9月,公司散伙了,中層會議上宣布解散,我收拾東西就走人了。
沒歇幾天,我又找到一家物業公司,干副總,薪水不低。我管了好幾個小區,天天查衛生、處理投訴,還常陪老總出差跑項目,忙起來一天睡不到5小時。可我和老總理念不合,我提的建議他不聽,一氣之下我辭了職。2014年,我進了個教育集團,當老板助理兼宣傳副經理,月薪不到5000元。我辦了份校報,寫文章宣傳學校,還跑招生、發傳單。后來薪水低、活兒多,我干了一年后走了。
2015年,經戰友介紹,我到了鄭州一家新材料公司,當董事長助理。公司待遇不錯,配車配房,每月報銷兩次高鐵票。我管子公司生產,寫文章宣傳,還在《解放軍報》發了稿子。更重要的是,我聯系鄭州和洛陽的軍轉干部管理辦公室,推薦了9名團營職干部來公司。我教他們適應企業管理,他們很快上手,有的還成了骨干。可新材料行業標準沒定,產品賣不動,公司資金鏈斷了,我和同事陸續離開。
這8年,我換了4份工作,從房地產到新材料,啥都干過。剛開始覺得部隊經驗不好使,后來發現管人、寫材料、干實事的能力,到哪兒都吃得開。關鍵是得耐得住折騰,不怕從頭來。
我在地方闖蕩時,沒忘了拉戰友一把。部隊轉業的人不少,大家都有個通病——干慣了紀律嚴明的活兒,到了地方有點懵。我|我幫過的10多名軍轉干部,大多是團營職的,年紀跟我差不多,40多歲,經驗足,可找工作時總碰壁。有人嫌他們歲數大,有人覺得部隊那套不頂用。我看他們發愁,就想著搭把手。
在房地產公司時,我認識了不少人,后來在物業、教育和新材料公司,又攢了些人脈。我就靠這些關系,給戰友們找活兒。比如在新材料公司,我跟鄭州和洛陽的軍轉干部管理辦公室聯系,把9個老兵推薦過去。公司缺能干的管理人才,他們正好合適。我還組織培訓,教他們怎么寫簡歷、怎么跟老板匯報,慢慢地,他們干得有模有樣。有的管生產,有的搞宣傳,公司領導挺滿意。
還有3個戰友,后來回了部隊。我2019年回研究所后,聯系洛陽退役軍人事務局,推薦他們干政工和后勤。他們在部隊干過,業務熟,上去就上手,干得不錯。我沒啥大本事,就是多問一句、多跑一趟,幫他們找個落腳點。看到他們站穩了,我也挺踏實。
2019年,老部隊一個同事給我打電話,說研究所宣傳缺人,問我愿不愿意回去。我沒猶豫就答應了。那年,我53歲,重回研究所,干起了老本行。我帶著團隊改進了宣傳方式,用多媒體和線上平臺,把研究所的事跡推出去。當年,宣傳工作翻了身,成了大單位的標桿。我寫的文章上了《解放軍報》和全軍網站,還當了大單位報紙的特約記者,拿了好幾次獎。工資也從5000元漲到8000元,在聘用人員里算高的。
我沒停下幫人。回部隊后,我又推薦了3名軍轉干部回來干活兒。他們有的管政工,有的搞后勤,我跟領導反映他們的專長,安排得挺妥當。這幾年,我還寫了不少東西,50萬字的作品發了出去,從市作協會員升到省級的。我寫軍旅、寫轉業,寫心里那股勁兒。
從部隊出來,我45歲開始闖,8年在地方打拼,53歲又回去,這一路不算順,但也值。部隊28年,給了我紀律和本事;地方8年,磨了我性子,也讓我看清自己能干啥。幫10多個戰友找工作,不是啥大事,可看到他們過得穩當,我就覺得這幾年沒白忙。
軍轉干部找工作不容易,國家有政策,可落實起來總有差距。歲數大、行業窄、社會關系少,都是坎兒。可咱當兵的,有股韌勁兒,肯吃苦,肯學,到哪兒都能混出個樣兒。我這經歷,算不上多成功,但至少證明了一點——退役不褪色。脫了軍裝,咱還能干出點名堂。
現在回部隊,我挺知足。能干老本行,還能幫人,心里踏實。以后啥樣不知道,但我信一點:只要肯動,路總有。這幾年的事兒,寫出來跟大家嘮嘮,你有啥轉業的故事,也可以說說,咱們一塊兒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