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芳 北京醫院
來源:汪芳心視界
一個微友留言報喜訊:經過不懈努力,血壓終于降了,從原來的150/100mmHg降到了140/90mmHg,現在是135/60mmHg,這算不錯吧?
單看數據的話,這位微友的血壓控制的很有效,仔細觀察又發現他的“脈壓”有點偏大了,需要注意一下。
什么是脈壓差?
血壓由高壓(收縮壓)和低壓(舒張壓),“脈壓”就是高壓和低壓的差值(也常被叫做“脈壓差”)。正常的脈壓差為20-60mmHg,過高過低都不好。
脈壓差的高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心血管功能的優劣,進而影響著用藥策略。目前國內外學者將脈壓差>63mmHg作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危險界限,這位微友的脈壓差高達75mmHg,很明顯是不正常的。
脈壓差增大的原因
這位微友后來掛了我的號,是一位71歲的阿姨,患有高血壓5年了。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相對于年輕人肯定會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反映在血管上也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大,血管的彈性逐漸下降,順應性變差, 脈壓差更容易增大。
這位患者患有高血壓5年,血脂和血糖也有點偏高,多重不良因素疊加推動了血管硬化。此時高壓增大,而低壓容易降低,結果導致脈壓差越來越大。除了年齡、血管硬化等原因外,有些心臟疾病也要注意,比如主動脈反流或升主動脈擴張等。
當然,大家更關心可能還在于脈壓差的危害。總的來說,脈壓差增大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如冠心病、腦卒中等。因為較大的血壓波動會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當然,非要給高壓高、低壓高和脈壓差高排排座次,高壓高的危害最大,脈壓差高的危害居次席,低壓高點危害相對最小。
脈壓差偏低呢?
臨床上還有一部分患者,高壓正常,而低壓偏高(>90mmHg),結果導致脈壓差偏低。
這種情況在中青年人群中更常見,多與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代謝異常、交感神經興奮有關。比如肥胖、酗酒、運動少、精神緊張、壓力大者,以及壓力大、精神緊張、喝酒多、喝濃茶濃咖啡多、睡眠不足、運動過少的人群。
脈壓差偏低的情況也可見于高脂血癥、胰島素抵抗、甲亢、慢性腎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等人群。
任何人隨著年齡增大,都不可避免地出現血管老化的情況。臨床上,脈壓差增大的原因之一是人體的大動脈發生了硬化,而且脈壓差的大小與動脈硬化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脈壓差越大的人,血管硬化的程度越嚴重。
高血壓患者平時要做好家庭血壓監測,密切關注脈壓差的變化情況,除了積極改善生活習慣之外,必要時遵醫囑調整治療方案,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停藥。對于在血壓正常高值的人群,我們更強調積極改善生活方式,而初發的高血壓患者,及早的用藥降壓能夠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速度。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