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首次回應,矢口否認自己“親華”,還希望美國可千萬不要誤會。中國的邀請函,李在明不敢接,但是也不能不去,對于總統代表,他已經有了人選。
?——【·李在明的外交困境·】——?
韓國總統李在明近期陷入一場微妙的外交博弈。自上任以來,他多次公開否認自己持有“親華”立場,尤其在與美國前國民力量黨元老金鐘仁的閉門會談中,李在明明確表示,無論處理何種問題,美韓同盟始終是韓國外交的“頭等大事”。
這種表態背后,是韓國政壇對“親華”標簽的高度敏感。 李在明的“親華”爭議源于其競選期間的一次言論。
當時他表示,臺海問題與韓國無關,“對大陸和臺灣說聲謝謝就可以了”。這一立場被部分保守派勢力解讀為對中國的妥協,甚至引發美國國內部分人士的擔憂。
金鐘仁在與李在明的會談中特別提醒,美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其“親華”立場存在誤解,這種誤解可能對美韓關系造成負面影響。 為消除這種誤解,李在明采取了一系列行動。
他調整了對美特使團名單,原本計劃任命的金鐘仁被替換為韓國商會前會長樸容晚,后者更具商界背景,旨在通過經濟合作緩和美國的疑慮。
此外,李在明在多個場合強調美韓同盟的不可替代性,甚至承諾韓國“永遠心向美國”。這種姿態雖有助于安撫美國,卻也讓其“平衡外交”的初衷陷入困境。
?——【·美韓同盟的現實枷鎖·】——?
在美韓近期的貿易談判中,李在明政府面臨的壓力尤為明顯。美國要求韓國配合其遏制中國的戰略,在半導體、新能源等關鍵領域限制對華合作。盡管李在明試圖通過“實用外交”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但美國的強硬態度讓韓國幾乎沒有議價空間。
中國駐韓大使戴兵曾公開提醒韓國,反對為與美國達成交易而犧牲中國利益。這一表態直指美韓談判的核心矛盾:韓國為換取美國的關稅豁免,可能被迫在技術出口、供應鏈重組等方面對華讓步。
例如,韓國在首輪談判中主動提及經濟安全、匯率政策等議題,被輿論批評為“主動暴露底牌”,為美國介入中韓經貿關系提供了借口。
更嚴峻的是,美國將韓國列入“敏感國家名單”,限制其接觸先進核能和人工智能技術,這一舉措不僅削弱了韓國的科技競爭力,也凸顯了美韓同盟的不平等性。
李在明政府雖試圖通過技術合作抵償部分軍費壓力,如為美國建造新型軍艦、轉讓降噪技術,但這種“以技術換安全”的策略,反而進一步加深了韓國對美國的依賴。
?——【·錯失機會·】——?
中國曾向李在明發出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的邀請函,這原本是修復中韓關系的重要契機。出于對美韓同盟的顧慮,李在明最終決定不出席,轉而委派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作為代表。
這一選擇背后,既有政治考量,也折射出韓國外交的結構性困境。 禹元植作為韓國政壇進步派代表,曾于2025年2月訪華,明確表示“對華友好是韓國外交政策核心之一”,并支持共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他的任命被視為李在明試圖在不直接得罪美國的情況下維持對華聯系的策略,這種“間接外交”難以替代元首級別的互動,尤其在中韓關系因薩德系統、貿易逆差等問題持續遇冷的背景下,禹元植的特使身份所能發揮的作用有限。
更值得關注的是,李在明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系時,始終將美韓同盟置于首位。其提名的外長在聽證會上明確表示,將優先安排與美國總統的會面,再推動中韓高層互動。
這種“先美后中”的外交順序,不僅錯失了中國釋放的善意,也讓韓國在中美博弈中逐漸失去戰略主動權。
李在明提出的“平衡外交”,本質上是試圖在中美之間尋找利益平衡點。他計劃設立50萬億韓元的“未來產業基金”,重點投資半導體設計和氫燃料汽車,希望通過產業升級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美國通過“對等關稅”施壓,要求韓國配合其供應鏈重組,李在明政府為避免經濟崩潰,不得不做出妥協。 國內輿論的分裂。保守派持續炒作“親華”議題,要求李在明效仿尹錫悅的對美一邊倒政策;進步派雖支持改善對華關系,但在野黨力量薄弱,難以形成制衡。
這種政治極化導致李在明的外交政策左右搖擺,既無法滿足美國的戰略需求,也難以取信于中國。 歷史遺留問題的羈絆。
尹錫悅政府時期部署的薩德系統、對臺海問題的不當表態,以及連續兩年的對華貿易逆差,讓中韓互信降至冰點。李在明雖有意修復關系,但缺乏實質性舉措,其“平衡外交”更多停留在口號層面。
在這場復雜的外交博弈中,李在明的選擇暴露了韓國作為中等國家的無奈:既要維護與超級大國的同盟關系,又想在大國競爭中保全自身利益。
過度向美國傾斜的外交策略,不僅讓韓國錯失了中國釋放的合作機遇,也將其置于中美博弈的漩渦中心。禹元植的特使任命或許能暫時緩解中韓關系的緊張,但真正的破局之道,仍在于韓國能否擺脫“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以務實態度重新審視自身利益與地區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