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是全球養豬業的重大威脅。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共通報超6428起非洲豬瘟疫情,感染超16.8萬頭生豬。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2025年2月28日,全球因非洲豬瘟損失生豬超200萬頭,亞洲與歐洲受災最重。此前因缺乏有效疫苗等治療方法,防控極為困難。
雖有在越南已出現商業化的非洲豬瘟疫苗,目前已使用約600萬劑,并出口到菲律賓等幾個國家,但其疫苗的具體保護效力及安全性等細節一直不是很明確。
不過,在今年5月召開的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第92屆全球大會上,終于正式通過了全球首個非洲豬瘟(ASF)疫苗國際標準,明確疫苗需滿足有效性(減輕病情、阻斷傳播、降低損失)、安全性(無持久 / 嚴重癥狀、無環境危害、不含有害因子)、匹配性(與流行基因型匹配)三大核心目標。
目前,全球多國包括中國在內,在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mRNA疫苗等多種類型的非瘟疫苗研發上有了一定進展。在2024年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主導完成的非瘟疫苗“BLPs技術”研究成果,也曾引發行業關注。
國家獸藥基礎數據庫顯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國藥集團動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藍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6家單位申請的非洲豬瘟亞單位疫苗臨床試驗獲批。
項目基本信息如下:
批件號:2025058,項目名稱明確為針對非洲豬瘟的亞單位疫苗臨床試驗。
申請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國藥集團動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機構與生物制藥企業,體現產學研深度合作。
試制產品:6個批號的亞單位疫苗,每瓶50ml,總計約2.2萬瓶,用于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安排:
承擔單位: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試驗地點覆蓋湖北、江西、河北、甘肅等多個生豬養殖省份,樣本具有地域代表性。
有效期:2025年7月14日至2027年7月13日,為臨床試驗留足時間窗口。
當然,官方也指出,符合WOAH標準的疫苗雖然是重要防控手段,但成功防控還需結合良好的生物安全、運輸管理等各類措施,接種決策也要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并監測。
來源: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農業農村部、 國家獸藥基礎數據庫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