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不知道你們發現沒,今年社會上關于男人花錢這事兒的風向,跟以前大不一樣了,男性在消費和責任觀念上,似乎發生了逆轉。
往年那種“男人就該為女人買單”的觀念,正快速地瓦解。好多人都說,“舔狗經濟”這回是真撐不住了。男同胞們好像在集體“去責任化”,資本那套催著男人掏錢的玩法,明顯玩不轉了。說不定2025年真就成了男性覺醒的元年。
就拿剛過去沒多久的520來說吧,以前這日子可是商家的香餑餑,資本專門盯著情侶的錢包。可今年呢,有平臺數據顯示,奶茶店賣得最好的居然是9.9塊的單身快樂款。咖啡店老板蹲在門口抽煙發愁的照片都傳開了。
電影院的票房數據也特別慘淡,往年提前一個禮拜就得搶的三倍價格情侶套餐,今年隨到隨買。還有往年能炒到10倍價錢,還得排長隊買的玫瑰花,今年也沒人搶了。朋友圈里曬大額轉賬截圖的更是少得可憐。這跟過去幾年比,反差實在太大了。
要是你覺得這只是偶然現象,咱再看看其他相關節日的數據。前陣子三八女神節的消費報告里,有個挺有意思的點。男人們在情人節這類傳統“出血日”的花銷大幅下降,可他們在自己身上花錢卻一點沒手軟,甚至出現爆發式增長。在美妝個護這塊,男同胞們買護膚品、香水的熱情漲了不少,增幅差不多有20%。
還有戶外運動、游戲外設、講究品牌價值的服裝,甚至專業釣魚裝備,在這些偏個人愛好和自我提升的消費上,男人們投入得更多了。他們覺得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享受生活,更值當。
而另一邊的數據也引人深思。有消費金融機構的報告指出,女性借款人的逾期率同比上升了驚人的20倍。仔細一看,這逾期的債務80%都集中在美容整形、奢侈品消費,還有旅游度假這些享受型消費上。這對比多鮮明啊!一邊是男人們在情人節消費降溫,卻在自我投資上發力;另一邊,部分女性群體在超前消費上似乎剎不住車,結果還款壓力山大。
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是男同胞們真有點醒悟了,也真有點煩了。你瞧瞧,這一年到頭那么多節日,生日、情人節、女神節、勞動節、七夕、國慶節、圣誕節,感覺就差清明節沒被默認成男人必須給女人買昂貴禮物的日子了。
好像不買個貴東西,不轉個520、1314的紅包,就不叫表達感情,這正常嗎?長久下來,誰受得了啊!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加上現在的經濟形勢,肯定得大爆發。
越來越多的男性,特別是年輕一代,開始對這種單方面付出的模式說“不”,他們拒絕被“為愛買單”這四個字綁架,覺得那種無腦付出、一味討好的關系根本不健康、不正常。社會對男人的責任要求本來就高,結婚就得有房有車有存款,要么事業有成,要么體制內工作穩定,還得提供情緒價值、主動掏錢。
婚后更得扛起全家老小,保障生活質量,工資上交,做家務做飯,幫忙帶娃,還得懂浪漫,這壓力實在太大了。但物極必反,壓力越大,反彈的力量也就越大。
這種大規模的覺醒帶來的變化,已經反映到社會現象上了。化妝品、鮮花、鉆戒這些曾經被資本捧上天的“愛情神話”,光環正在褪色。更重要的是,結婚生子這事兒在不少年輕人眼里,不再是人生必須完成的主線任務,更像是一種選擇,甚至有人覺得是枷鎖。于是很多男人開始逃離婚姻,至少是逃離那種需要他們當冤大頭、做舔狗的婚姻和戀愛關系。
整個社會都感受到了這股男性“去責任化”帶來的震動。男人們現在想明白了,與其費盡心思、掏空錢包去討好別人,換來可能的不平等甚至輕視,真不如好好善待自己,把錢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提升生活質量和個人價值。他們開始追求平等、獨立的關系,強調戀愛婚姻里的雙向奔赴,你對我好,我才對你好,你向我走一步,我也向你邁一步。
那種單方面付出卻得不到回應的“舔狗”模式,沒人愿意買單了。而節日里,那些資本設定的浪漫消費觀,也因為經濟形勢和戀愛觀念的轉變被徹底擊穿。沒人愿意當免費飯票,也沒人再給那些只想占便宜的所謂“小仙女”和“撈女”們提供長期飯票和周末消遣了。
資本試圖用愛情的名義掏空男人錢包的那套邏輯正在瓦解,男人們越來越理性,他們發現,只要跳出“舔狗”這個坑,把錢花在提升自己、享受生活上,人生好像瞬間就輕松多了,甚至有種開掛的感覺。
這“舔狗經濟”的崩盤,表面看是消費數據的下滑,往深層次看,真是新時代男性群體觀念轉變的強烈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