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練習中,膝蓋的保護至關重要。許多人因方法不當,導致膝蓋受損,影響拳藝進步與身體健康。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既能練出功夫,又能養生健體。
重心下沉是太極拳的基礎動作,練習時需忘掉膝蓋,意想委中穴,讓重心從兩腿內側下沉,如此兩臀會自然前貼,膝蓋頓感輕松。若意想重心從膝蓋走,易造成損傷。長期堅持正確的下沉方式,能形成生理反射,減少對膝蓋的壓力。
虛實轉換要遵循 “先減后增” 原則。以搬攔捶為例,當左腳為實、右腳為虛,若要實變虛,不能依靠腰跨平衡移動。應虛靈頂勁,意象命門穴,眼神微微發散,忘掉虛腳,慢慢減去實腳重力至零,使重心自然移到虛腳,這樣可避免膝蓋因重心快速轉換受損,也符合太極拳陰陽變化原理。
弓步時,膝蓋位置很關鍵。實踐表明,膝蓋最好不超過腳背大拇指、二拇指兩指跟部的太沖穴。單純不超過腳尖,長時間保持,膝蓋承受重力依然較大。
行拳架子高度也需注意,小腿與地面垂直時,大腿和小腿夾角在120-135度為宜,功力深厚者可達到170度,但不宜超過180度,中老年人更應適當抬高架子,避免低勢對膝蓋造成過大傷害。
對于已出現膝蓋疼痛的情況,跪膝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跪膝姿勢類似漢朝官員姿勢,膝蓋下墊軟墊或跪于床上,以膝蓋為腳原地上下提動,提動后直起身坐在腳后跟上,交替進行,5分鐘即可。即便膝蓋無疼痛,經常跪膝也有助于保養膝蓋、促進養生。
總之,太極拳教練應掌握運動生理學、力學、解剖學知識,科學系統地指導練習。練習者自身也要遵循正確方法,兼顧練拳與養生,讓太極拳真正成為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有效方式。
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侵權聯系處理。
太極年會如期而至
連續十一屆,相約八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