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分鐘
Vol.1
學:打卡杭州名校,解碼教育創(chuàng)新密碼
7月16日至19日,2025中小學“卓越校長”名校考察高研班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全國各中小學的書記、校長等齊聚一堂,圍繞“解碼名?;颍簭恼n程創(chuàng)新到學校特色的全鏈路構建”主題,通過實地考察、專題報告、互動研討等形式,深入探索課程體系構建與學校特色品牌打造的實踐路徑。
Vol.2
問:校長們關心的問題,答案都在這
7月16日 上午·杭州市建蘭中學
作為本次研學的首站,全國標桿學校杭州市建蘭中學以“學校大腦”新技術,展現了“智能+”教育的創(chuàng)新樣態(tài)。研修班現場,杭州市建蘭中學黨委書記、正高級教師、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實踐導師饒美紅作《以“深度探索”為引擎,推動學校教育范式革新》專題報告,詳解“學校大腦”如何通過人機協同破解學情診斷、作業(yè)管理、五育評價三大難題?;迎h(huán)節(jié)中,校長們就三四線城市學校如何借力AI、老教師技術接納度等實際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深刻體會到:教育的革新,從來不是技術的簡單堆砌,而是對“育人”本質的堅守與回歸。
7月16日 下午·杭州市天長小學
位于西子湖畔的天長小學以“差異化教學”的校園文化為核心,展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生態(tài)。會上,天長小學書記、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樓朝輝分享了近30年的探索成果,提出“天長沒有差生,只有有差異的學生”理念,從個體內、個體間、階段性、群體性差異出發(fā),構建了“教育觀察—精準匹配—兩級循環(huán)—情境交往—自主展示”的實踐路徑。現場圍繞“如何扭轉唯分數論”“綜合素質評價落地難點”等話題的討論,讓學員們清晰看到差異教學從理念到落地的完整閉環(huán)。
7月17日 上午·杭州市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
杭州市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以“學習時空重構”為特色,強調“以班級為引擎、以學科實踐為路徑”,實現“時時樂學、處處能學”。副校長藍杰詳解“新班級教育”模式,即以班級為引擎,構建“學校研判—班級規(guī)劃—教師聯動—項目落地”全鏈條機制,推動學科實踐從單一課堂走向多元場景。校長們實地感受校園學習氛圍,并就“班主任統(tǒng)籌與學科教學的時間平衡”“教師從‘單科教學’到‘項目領銜’的支持機制”等問題與校方深入交流,收獲了可遷移的實操經驗。
7月17日 下午·杭州市文海中學
以“文化育人”為辦學理念的文海中學,通過校園空間設計、課程圖譜構建傳遞“教育是一種影響”的初心。文海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羅敏江闡釋了“1348”課程圖譜,1即一個課程圖譜,3即三類課程,4為四大課程群,8是文海學生八大核心素養(yǎng),各類課程目標指向明確,五育融合中促進協同育人?,F場,羅書記還對“文課程”“海課程”特色展開介紹,他強調“課程重構的本質是讓知識轉化為生命成長的動力”。學員們在漫步校園中體會到文化浸潤的力量,對“五育融合”的落地路徑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7月18日 上午·浙江省數字教育港
18日上午,學員們走進浙江省數字教育港,深度領略數字教育的飛速發(fā)展,浙江省之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協會副會長韓承迅作主題報告。韓院長以《浙江省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與典型案例分享》為題,解讀數字技術如何賦能課程創(chuàng)新與教育均衡,為校長們打開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全局視野。
7月18日 下午·“校長思想塾”專題研討
圍繞“課程建設與特色打造”的痛點問題,校長們結合前兩日參訪經驗,以“問題導向”展開深度對話,就“國家課程校本化”“特色項目同質化”等難題交換策略,形成多項可落地的實踐思路,體現了“群體共振、協同發(fā)展”的研修目標。
7月19日 上午·杭州高級中學啟成學校
本次研修班最后一站走進傳承杭高文脈的啟成學校,辦學以來,學校堅持以啟于心成于行為辦學理念,以“五啟”素養(yǎng)賦能學生成長。努力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啟心、啟智、啟行、啟美、啟樂素養(yǎng)的卓越學子。啟成學校黨委書記章建祥以《辦一所令人向往的學?!窞轭},分享了該校以“數據賦能個性化、傳統(tǒng)與現代交融”為核心競爭力,通過五啟模型實現全人培養(yǎng),依托六大中心孵化特長人才,并以空間重構推動學習方式變革。其特色不僅是課程或技術的疊加,更在于構建了“卓越基因傳承(杭高精神)+未來教育探索(數字化+社會化學習)”的生態(tài)閉環(huán)。學員們在校園參觀中感受歷史與現代的碰撞,對學校特色的長效培育有了更深層的思考。
Vol.3
思:理念大升級!重新看懂教育本質
本次研修班中,參與人員經歷深刻教育理念革新,實現從表層認知到深層理解的跨越,錨定以“育人”本質為核心的發(fā)展方向,明確教育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具備健全人格、核心素養(yǎng)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完整的人。
具體而言,對“適性教育”的認知從“照顧特殊學生”轉為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特質;對“差異教學”的理解從“簡單分層教學”深入到通過分層目標、靈活方法、多元評價提供精準支持;對“數字賦能”厘清方向,明確其是服務教育的工具,價值在于分析數據優(yōu)化教學、拓展學習場景。這場理念升級筑牢了“以生為本”的思想根基。
Vol.4
辨:名校經驗怎么用?關鍵在“校本化”
本次研修班打破“理念易知,實踐難行”困境,通過深度剖析與系統(tǒng)梳理名校特色辦學經驗,提供可復制、能落地的實操方法,指導各校完成從“照搬照抄”到“校本化遷移”的轉化,真正實現了名校經驗的“為我所用”。
建蘭中學“數據驅動教學”模式的學習中,參與者不僅了解了其表面的操作流程,更深入掌握了背后的邏輯框架;天長小學的“差異教學五載體”經驗,為參與學校解決了差異教學“落地難”的痛點問題;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的“學習時空重構機制”,為參與學校打開了突破傳統(tǒng)課堂邊界的思路;杭州高級中學啟成學校構建“五啟賦能,卓越成長”為內涵的五啟素養(yǎng)卓越課程體系,為學校促進各學段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發(fā)展個性提供借鑒。值得強調的是,這些方法的落地并非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各校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生源特點進行的適應性調整,確保了名校經驗能夠在不同學?!澳脕砜捎?、用之有效”,真正轉化為推動學校特色發(fā)展的內生動力。
Vol.5
行:資源抱團!帶著互助“關系網”出發(fā)
資源鏈接、構建抱團成長的生態(tài)網絡是本次研修班的重要價值。通過線下交流學習,打破學校發(fā)展“孤島困境”,借助校際深度交流與“思想塾”專題研討,搭建開放、共享、互助的成長平臺。
研修班匯聚不同城市、區(qū)縣的學校,通過分組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拓寬各校視野,促進教育理念碰撞融合;推動校際資源互通共享,形成優(yōu)質資源流動機制,讓各校以更低成本獲取資源,提升特色建設效率;奠定長期合作基礎,構建“問題共研、經驗共鑒、成果共享”的常態(tài)化交流平臺,讓學校從“獨自探索”走向“協同發(fā)展”,為學校特色建設持續(xù)深化提供動力。
Vol.6
課程創(chuàng)新不止步,共赴教育新未來
本次杭州研修之旅,通過“實地考察+專題報告+深度研討”模式,展現杭州名校在課程創(chuàng)新與特色打造上的多元探索,核心均指向讓每個學生被看見、被賦能。正如校長智庫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王月所言,課程建設與學校特色打造需“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全鏈條發(fā)力。研修雖落幕,探索不停步,期待各校將所學轉化為實踐,以課程創(chuàng)新驅動內涵發(fā)展,共同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實現“讓每個學校都成為特色鮮明的育人園地”。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