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最近一段時間,也有新動作,公開展示了一款雄風3型導彈,射程能達到400公里,技術已經過時?
雄風3導彈是一款反艦導彈,是我國臺灣方面單獨研發建造的武器,它能夠使用車載移動,通過發射車靈活移動,能轉換陣地也非常方便,射程達到400公里,在近海區域使用,威力按理來說是很大的。
款雄風3型導彈,一直都被臺軍主動隱藏起來,好像在隱藏一款重磅武器,試圖一經亮相就達到震撼的效果,在軍事演習中剛剛曝光,作為從90年代就研發成功的一款導彈,和現在先進的超音速導彈相比,技術還是處于過時的狀態。
雄風3導彈的彈體長度6 米左右,尾部有四個發動機的進氣道,呈現為X形狀,還安裝了2個固體的助推器。
復合制導方式決定了它的打擊精度較高,能夠在中段和末端選擇不同的制導方式,從而讓導彈推進速度得到保障,在打擊目標越發接近時,最大化降低誤差。
這款導彈的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5馬赫,目前從官方的參數看這個是飛行速度的上限,最低的速度每小時2.5馬赫左右,作為一款反艦導彈,在高彈道飛行時,打擊射程為300公里左右,增程的模式下能增加百公里的射程,達到400公里的距離。
作為岸基和近海區域使用的導彈,這款雄風的抗電子干擾能力,加上雷達導引等功能,都能呈現較為強勁的作戰效果。除了使用導彈發射車攜帶,還能通過艦船和陸地的發射裝置進行裝備,因此雄風3型導彈,一度被臺軍認為是威脅能力很強大的武器。
那么它的過時,體現在哪里?
雄風的動力系統,屬于一體式火箭發動機,在當年是屬于較為先進的技術,但是從目前來看,沖壓發動機的加速,需要固體助推劑,先要把導彈加速,從零到0.8馬赫的速度之后,這個時速達到了才能點火,否則就無法完成啟動裝置的運轉,這和現在的先進導彈相比,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在信息化戰場越發明顯的交鋒場景,導彈的啟動速度顯然更為關鍵,誰能率先攻擊到位,誰能更精準地迅捷打擊到目標,才是爭奪戰場主動權的關鍵。
因此雄風3的啟動時間和條件,相比之下還是處于劣勢和過時。
只不過臺軍不承認這個過時的說法,還規模化部署到軍隊形成了陣列裝備,因為軍演展示,讓外界都得知臺軍列裝了增程雄風3型導彈。臺灣中科院研發這款導彈時,表示能夠對抗重要的艦艇,形成一定程度的損壞,在實際作戰中,也能發揮準確的打擊作用。
比如對岸上固定的軍事掩體和工事,也能發動密集的轟炸,依仗一定的發射數量,增加爆炸的整體烈度,內部安裝的穿甲高爆裝置,能夠對打擊的艦艇目標造成更大的爆炸損毀,形成更大的破壞力。甚至還規劃用未來的空射版本,通過海空戰機攜帶,在海空作戰中通過飛行器投射。
臺軍這次軍演展示的雄風3型,就是屬于增程版本,射程增加的同時,在發射的實際威力也有所提升。目前裝配到臺軍的水上艦艇和岸基的導彈陣列,通過配合作戰形成一定的打擊范圍。同時能發揮地海飛掠的優勢,躲避對方的雷達掃描,試圖通過海上的反光躲避探測設備,從盲區飛掠而過,以此增加突防的成功率。
看到這里軍迷表示,如果臺軍準備用這樣的反艦導彈,對付我海軍的艦艇,恐怕要計劃落空了,因為我國的艦載雷達,能夠彌補盲區的偵測不足,多維度捕捉可疑信號,能夠把來襲的導彈直接鎖定,同時爭分奪秒給我方的攔截打擊行動,留出窗口時間,如果雄風3使用打擊陣列,密集發射,也無法得逞,因為我國東部戰區的部署非常嚴密,這樣的導彈想要在解放軍面前逞能,無異于家門口耍大刀。
再有一點這款雄風3型導彈,在發射車上裝載時,一次能攜帶2枚左右,甚至比不上我國的火箭炮,按照我國的遠火191火箭炮的射程,能突破500公里,火力充足發射時能連發9枚,雖然火箭炮不是導彈,但是威力卻不容小覷,即便增程的雄風3射程達到了400公里,依然翻不出火箭炮的射程覆蓋范圍,因此中國臺軍的雄風3必然要甘拜下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