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中國軍事力量的提升有目共睹,然而在輿論場中,依然存在“一旦與美國交戰,中國難逃敗局”的論調。
對此,一位資深國防科技專家在公開場合強烈反駁,指出此類觀點站不住腳。
他甚至引用歷史上的甲午戰爭作為例證。
他強調,應從那場慘痛失敗中汲取教訓,以此回應國內一些過于樂觀的主戰言論。
甲午慘敗,中國近代軍事夢的斷裂
今日中國的軍事實力相較以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僅進入三航母時代,還擁有東風-26等戰略武器系統,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而這種跨越式發展,正是源于百余年來的屈辱歷史。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被迫簽署《馬關條約》。
這場戰爭,是對清政府“洋務運動”成果的全面檢驗。
事實表明,在沒有深層次制度改革和戰略眼光的前提下,僅靠引進西方技術難以改變命運。
北洋水師的失敗并非武器落后,而是指揮體系陳舊、戰術配合混亂、軍紀渙散、腐敗嚴重。
歸根結底,是一支缺乏戰斗意志與凝聚力的軍隊。
在地面作戰方面,日本運用現代軍事體制,迅速調動兵力并實施“速戰速決”戰略。
而清軍仍受八旗傳統束縛,缺乏真正的現代化建軍理念。
甲午戰敗,成為中國近代軍工精神崩塌的轉折點,也是一記警鐘。
沒有自主可控的軍工體系與堅定的國家意志支撐,中國難以真正崛起。
新中國成立后,在蘇聯援助下,國防工業初步發展。
但隨著中蘇關系惡化,我國毅然走上自主研制、自力更生的軍工發展道路。
這一時期,誕生了“兩彈一星”元勛、導彈專家錢學森等一批杰出科學家。
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軍工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自此,中國躋身戰略核國家行列,擁有了最基本的國家安全保障。
盡管當時軍力尚無法與西方強國抗衡。
但中國軍工人“敢想敢干、能造能戰”的精神,為日后的大國崛起奠定了基石。
邁入21世紀,中國將“信息化強軍”、“科技強軍”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特別是2008年后,國防投入持續增加,軍工體系不斷優化,構建起海陸空天電五維一體的現代聯合作戰體系。
同時,在導彈、衛星、無人機、戰斗機、預警機等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尤其在遠程打擊、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方面已形成完整體系。
例如,東風-26被稱為“關島殺手”,射程達4000公里,可精準打擊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基地。
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國內也出現了一些主戰派聲音,認為中國已具備戰無不勝的武裝力量。
對此,一位名為何祚庥的專家提出異議。
他援引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
他認為,目前中國海軍實力相較于部分國家仍存在差距。
若爆發沖突,中國可能難以取勝。
那么,現實是否如他所言呢?
中國軍隊的發展史
甲午戰爭的失敗,至今仍是國人記憶中的痛。
這段屈辱歷史,也促使中國加快軍事現代化進程。
昔日的中國海軍,只能在近海防御。
如今,已擁有航母編隊、萬噸級055驅逐艦、075兩棲攻擊艦、094/096戰略核潛艇等先進裝備,成為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藍水海軍。
根據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海軍總噸位位列全球第二,艦艇總數超過350艘,超過美國的293艘(戰斗艦艇)。
盡管在航母編隊作戰經驗、全球后勤保障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但在區域優勢、戰術部署、岸基火力支援等方面已具備顯著優勢。
海軍的建設不僅體現在裝備數量,更在于體系化作戰能力。
中國正推進航母+補給艦+預警機+無人艦艇的整合發展,在亞洲近海的掌控力已遠超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
除了海軍,空軍力量也實現跨越式發展。
過去,中國空軍面臨“機型老舊、電子設備落后、作戰能力薄弱”的困境。
但近十年來,殲-20服役、轟-6K升級、運-20量產、空警-500預警機列裝,使空軍整體邁入“現代化高性能部隊”行列。
殲-20作為第五代隱身戰機,其航電系統、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武器載荷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在近距空戰與遠程攔截方面,其綜合作戰能力優于日本F-15、韓國KF-21,甚至接近F-22/F-35。
與此同時,無人機作戰體系逐步成型。
翼龍、彩虹、攻擊-11等察打一體無人機已在中東戰場嶄露頭角,未來“有人-無人協同”將成為主流。
火箭軍是中國軍力中最神秘且最具威懾力的力量。
其裝備的東風-5、東風-31、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具備全球打擊能力,并可搭載多彈頭核載荷。
高超音速武器如東風-17,突破了傳統反導系統的防御邊界,使第一島鏈內的海基平臺面臨巨大威脅。
根據美國國防部報告,中國2023年導彈訓練次數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總和,顯示其戰略意圖與作戰準備的高度成熟。
特別是“戰略支援部隊”的成立,將網絡、太空、電子、認知作戰統一管理,使中國在未來戰爭中占據“智能高地”。
隨著國際局勢演變,中美博弈加劇,一些人開始擔憂中國是否具備贏得戰爭的能力。
甲午戰爭的失敗,早已促使中國對戰爭、軍力、國家安全有了深刻認知。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那個“洋槍洋炮嚇破膽”的大清王朝。
但也正是甲午戰爭的教訓,使中國更加珍惜和平。
因此,中國并不希望與任何國家爆發戰爭。
何祚庥專家的言論,也包含這一層考量。
但同時,他的觀點也反映出對中國軍事實力缺乏足夠信心,忽視了解放軍戰士強大的戰斗意志。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面對裝備精良的美軍,依然憑借頑強斗志贏得勝利。
這種精神,始終深植于中國軍隊之中。
結語
中國堅持和平發展,但這并不代表軟弱。
一旦國家核心利益遭到侵犯,必將堅決反擊。
正如毛主席曾言,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直到取得最終勝利。
愿意談判,中國敞開大門。
若選擇戰爭,中國也毫不畏懼,將奉陪到底。
參考信源:
觀察者網——《美媒解讀中國軍力報告:你真的以為美軍比解放軍強嗎》
新浪軍事——《中日軍力全方位對比:再來次甲午戰爭中國還會敗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