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專家直接放狠話說,香港保險是精心設計的騙局。可離譜的是,就在他這話傳得滿天飛的時候,一大批內地人卻扎堆往香港跑,瘋搶預期收益7%的港險“末班車”,就因為第二天利率要降到6.5%。這事兒也太奇怪了,一邊是專家痛批七大坑,一邊是大家搶著掏錢。
香港保險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說說這港險,其實專家抨擊它的原因,無非是其營銷套路太深。具體包括:7%的穩定回報率難如登天,提前領取有懲罰,不同產品收益相差上百萬,疾病保險容易被拒賠,打官司律師費高昂,外匯管制導致在內地簽署的保單無效。
要說這港險里,最嚇人的就是那個被吹得神乎其神的7%收益。專家說,30歲投保想拿7%的穩健回報得活到100歲才行。這話聽著有點夸張,可仔細琢磨還真有點道理。港險的收益分兩塊,保證部分和非保證分紅。保證的部分少得可憐,年回報也就只有0.5%,吸引人的全靠那6%到7%的預期分紅。
但這分紅可不是固定的,得看一個叫分紅實現率的東西。簡單說,就是實際給的分紅和當初宣傳的比值。香港保險業整體平均能超90%,聽著還行。具體到產品就天差地別了,有的能飆到116%,有的卻才50%多,甚至有些產品低到17%。你想想,這就跟開盲盒一樣,看著包裝上畫的是大餐,拆開可能只是塊餅干。
再就是提前領錢的懲罰。第五年提現,后面30年總收益能縮水掉一套房首付呢。人家這話雖然狠,但真沒瞎說。就拿6月份熱銷的那款多元貨幣計劃來說,15年才能回本,之前退保就得虧本金。為啥這么坑?因為港險設計的時候就沒打算讓你短期變現,你的保費被拿去投了全球的債券、股票,這些鎖定期長著呢,提前抽錢相當于打亂了整個投資節奏,不罰你罰誰啊。
但我覺得,香港保險倒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你想,分紅不確定這事兒,股票基金不也一樣嘛?提前領錢受罰,那是因為它本來就不是短期理財工具。所以大家投保的時候得看清楚啊,計劃書里明明白白寫著40年才能到6.5%復利,我們非得當成1年就能暴富,那就不能怪別人了。
所以香港保險真的是坑嗎?值得買嗎?
因人而異,還得看你自己的需求。先看收益原理,香港保險敢喊高預期,底氣來自全球投資,美股、歐債等債券收益本身就有優勢。一個核心因素就是,想拿高收益就得犧牲流動性。而且現在監管都在踩剎車,香港把衍生利率壓到6.5%,內地也不讓亂吹浮動收益,都是怕老百姓被忽悠。
再看機構權威性,買香港保險有個鐵規矩,必須本人去香港找持牌代理,在內地簽的地下保單根本無效。代理人敢違規,牌照直接吊銷。它的監管是香港保監局,投訴有專門的保險投訴局,150萬港幣以下的案子能免費處理。
在疾病保險方面,專家說香港保險“嚴進寬出”,健康告知是無限告知,不告知親屬就會被拒賠。其實,香港保險健康告知遵循的是最高誠信原則,不是真的無限告知。大家只要按照保險公司的問卷如實回答就可以了,別刻意隱瞞重要信息。要是兌現的時候出現糾紛,那就很麻煩了。
說到底,香港保險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發財捷徑。它的那些坑很多都是行業共性問題,只是換了個地域背景。我們普通人買保險,不管是香港還是內地的,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是怕生病沒錢,還是想給幾十年后存筆錢。想明白了就不會被輕易誘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