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9日 ) ,第十五屆國際傳統藝術邀請展 · 第六屆嘉定(菊園)巡展在菊園新區豐德園開幕。展覽以“各美其美,絲路共融”為主題,匯集30多個國家、150多位藝術家的精品,通過多元文化對話、藝術創作互動及產業融合探索,為觀眾呈現一場跨越國界的藝術盛宴。
跨越山海的藝術對話
展出作品涵蓋繪畫、攝影、染織、陶藝、黏土花藝、漆畫、雕刻等多種形式,展現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搭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其中,來自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的雕塑作品,構造了介于現實與幻想之間的奇妙空間,讓人不禁稱贊藝術家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中亞藝術家們的繪畫、掛毯作品則帶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古老的圖騰、獨特的裝飾元素,講述著中亞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來自中國的玉雕作品溫潤精巧、核雕作品栩栩如生,陶瓷、刺繡等作品更是充滿了東方藝術的獨特魅力。
一場跨越山海的藝術對話在展廳內生動上演。法國藝術家伊飛雪的雕塑作品《生根》,以法國梧桐樹皮脫落的肌理為視覺元素,通過這一獨特意象,構建起連接其故鄉與上海的藝術紐帶。“我的家鄉和上海都有許多梧桐樹,作品承載了我對兩座城市的情感,象征著不同文化土壤中生長出的根系。”伊飛雪說。
《生根》
藝術的對話不僅跨越地域,也體現在形式的融合。巴基斯坦藝術家麗雅的書法作品《書法》運用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以繽紛的色彩象征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在上海結識各國友人、展開深厚情誼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這幅作品是巴基斯坦傳統書法與上海文化活力相融合的成果。”麗雅分享道。
《書法》
在傳統與當代的碰撞中尋求轉化方面,中國藝術家朱界峰帶來了他的綜合材料作品《四君子竹》。作品通過宣紙、亞克力、樹脂等多種材質,并融合漢代隸書《張遷碑》的拓片元素與西方彩色玻璃窗的視覺語言,有力呼應了“一帶一路”的主題。“希望通過材料質感與視覺符號的碰撞,探討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沖突與轉化。”朱界峰表示。
《四君子竹》
現場還設置咖啡染絲帕、葫蘆雕、扇子掛飾DIY等非遺體驗工坊,讓觀眾親身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一進門就被各種藝術品驚艷到了,繪畫構圖相當精妙,葫蘆雕刻精巧美觀,就連扇子掛飾都玩出了新花樣。”藝術愛好者張先生感慨道,“雖然藝術家們來自不同國家,但大家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傳統玩出新花樣,看得很過癮。”
詮釋“絲路共融”的意義
開幕式上,兩位分別來自法國和巴基斯坦的藝術家進行聯合創作。當折扇扇面融入菊園新區的特色元素,東西方藝術技法即興融合,一幅兼具國際風情與本土韻味的菊園美景躍然眼前,生動詮釋了“絲路共融”的深刻意義。
據了解,本屆國際傳統藝術邀請展列入上海市政府發布的“上海文化”品牌建設規劃項目和《上海市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重點項目,同時也是上海市政府推進“一帶一路”友城建設的重要文化交流項目,并被文化和旅游部列為中國政府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的典型案例。
“菊園新區將持續深化文化品牌建設,以展覽為紐帶,讓傳統藝術在這片土地上煥發持久生命力,同時依托‘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建設,推動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菊園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玉婷表示,菊園新區將以巡展為契機,大力推動國際電商等產業發展,展期內還將組織觀眾參觀豐德園及上海中絲路國際電商產業園等活動。
上海市旅游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張旗,嘉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顧惠文,山西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主任張明,上海市社會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李春平,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邯伯盼等出席活動。
服務信息
展覽時間:7月19日至8月2日(每天9:00-17:00)
展覽地址:豐德園(嘉定菊園新區昌徐路600號)
參觀方式:個人可直接前往,10人以上團隊參觀需微信預約(二維碼見下方)或致電69108130預約
撰稿:楊育杰
編輯: 袁悅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