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與美國為敵是危險的,而成為美國的盟友則可能更為致命。
基辛格的這句名言,再次被特朗普的行為印證得淋漓盡致。
隨著新一輪關稅沖突的爆發,日本、韓國以及歐盟等美國傳統盟友紛紛成為打擊對象,特朗普毫不留情。
對此,剛剛履新的韓國總統李在明可謂百感交集,難以言表。
原因無他,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實在令韓國難以承受。
一、再次失控
明眼人都能看出,當前美國的經濟確實面臨嚴峻挑戰。
雖然在6月,特朗普通過借新債償還舊債的方式,勉強應對了6.5萬億美元的債務到期。
但接下來呢?
必須提醒的是,美國當前的國債總額已逼近37萬億美元大關!
如此龐大的債務規模,每年都會產生巨額利息支出。如果特朗普沒有中途卸任,他還將在任三年以上。
此外,與第一個任期相比,如今的特朗普更加專注于財富積累。
在第二任期內,特朗普的核心目標就是“一切為了財富,財富決定一切”。
為了斂財,他在訪問中東期間不僅為家族爭取合同,
還親自介入股市操作,利用白宮資源進行股票投資。
可以說,在炒股方面,即便是“股神”巴菲特與特朗普相比,也只能算是新手。
因此,無論是出于國家利益還是個人目的,特朗普都只能將目光投向海外,試圖通過掠奪他國資源來填補自身財政缺口。
由此,4月2日的全球關稅大戰震驚了世界。
不過,最終結果也顯而易見。
4月4日,中國率先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發起反擊,其他國家隨后紛紛跟進,最終使這場關稅戰淪為一場鬧劇。
但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會就此收手。
相反,他再次揮舞起了關稅大棒。
自7月初起,特朗普不僅致信各國宣布將提高關稅,還宣布對銅產品加征50%的關稅。此前,他已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加征25%的關稅。
對此,不少美國企業感到震驚。
原因很簡單,美國本身就是鋼鐵、鋁和銅的主要進口國。
2024年,美國進口鋼鐵總量為2622.47萬噸,主要來自墨西哥、加拿大和巴西;同年進口鋁總量為542.96萬噸,主要來自加拿大、歐盟和中國;
補充說明的是,美國當年原鋁產量僅為67萬噸,僅占全球總產量的1%;2024年美國進口加工銅近80萬噸,國內產量為85萬噸。
所以,人們不禁疑惑,特朗普在隨意加征關稅時,是否考慮過此舉對本國企業的沖擊?
此外,美國白宮和國會的高層,難道會放任特朗普如此任性行事?
然而,現實有時就是如此無奈。
盡管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對美國造成何種影響仍存爭議,但韓國卻再次陷入困境。
三、強勢施壓
7月7日,特朗普向14個國家領導人發出信函,內容核心只有一個:我,特朗普,將加征關稅。
這一次,日本和韓國似乎得到了“優待”,加征幅度為25%。
但別急著高興,特朗普明確表示,如果韓國在8月1日前未能滿足其要求,關稅還將繼續上調。
那么,特朗普提出了哪些苛刻條件呢?
第一,韓國必須全面開放農產品市場。
換句話說,今后韓國的農業將完全由美國掌控,本國農民只能面臨淘汰。
一旦韓國全面開放農產品市場,
擁有廣闊耕地和高度工業化的美國農業,將徹底擠垮韓國本土農業。
同時,韓國人的糧食安全也將被美國牢牢掌控,使其失去反抗的底氣。
第二,美國要求韓國仿照日本設立一個大規模投資基金,用于支持“美國制造業復興”。
簡而言之,就是讓韓國出資、出人、出力,幫助美國發展制造業。
只能說,不愧是懂王。
據媒體爆料,特朗普索要的資金高達4000億美元!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2024年韓國GDP總額約為1.87萬億美元,政府財政收入還不到2400億美元。
特朗普的要求實在太過苛刻!
而且,按照特朗普的指示,韓國企業還需赴美投資建廠,這將導致韓國本土產業外流,進一步加劇經濟困境。
要知道,近年來作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韓國經濟因國際局勢動蕩已遭受重創。
特別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韓國當年對外貿易逆差飆升至47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同時,韓國的GDP增速也令人擔憂,2022至2024年分別為2.6%、1.4%和2%。
至于韓國民眾的生活狀況,只需看看2023年起有多少韓國人遠赴中國搶購大米便可見一斑。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如何能拿出4000億美元來滿足特朗普的要求?
如果李在明動用韓國財政資金,迫使韓國企業赴美投資建廠,勢必會剝奪本土就業機會,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此外,別看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面上強硬,其實私下早已妥協。
早在今年5月,日本軟銀集團就提議設立一個美日聯合主權財富基金,初始資本已高達3000億美元。
其用途與特朗普向韓國索要的4000億美元如出一轍。
不得不說,日本人確實深諳“識時務者為俊杰”的道理,主動出資3000億尚可接受,若等到特朗普親自上門,數額恐怕只會更高。
話說回來,面對特朗普的咄咄逼人,李在明和韓國該如何應對?
三、局勢轉變,但需謹慎
面對特朗普的強勢施壓,李在明做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決定——尋求中國的幫助。
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
既然美國這位“老大”執意要將韓國推向絕境,那就轉向東方尋找出路。
據7月8日媒體報道,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原產地證書審簽中心正式啟用,
這標志著中韓經貿合作可能進入新階段。
7月15日,韓國總統辦公室宣布,李在明已向亞太經合組織(APEC)21個成員國領導人發出正式邀請函,邀請他們出席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峰會。
顯然,韓國此舉意在吸引中國高層主動前來進行談判。
但這并不意味著韓國會徹底轉向中國。
否則,李在明也不會因擔心美國不滿而拒絕出席93周年閱兵。
相反,韓國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倒戈,對中國實施背刺。
請務必清楚,韓國一貫奉行的外交策略是“事大主義”。
簡而言之,就是“誰強認誰做主”。
眾所周知,二戰后,韓國的靠山一直是美國。
一方面,近年來美國實力確實有所下滑;
另一方面,特朗普此次行為過于貪婪,且其行事風格向來不懂“見好就收”,而是步步緊逼。
因此,李在明也意識到,一旦今日妥協,明日特朗普必將變本加厲。
面對這種人,拼死一搏或許還能贏得一定戰略價值,若束手就擒,只會被榨干最后一滴油。
那么,誰能保證一旦特朗普稍作讓步,韓國不會重新倒向美國?
請別忘了,至今為止,韓軍的戰時指揮權仍掌握在駐韓美軍手中。
韓國總統府所在的首爾,也在駐韓美軍的火力覆蓋范圍內。
甚至當駐韓美軍傳出撤軍消息后,韓國上下一片恐慌,唯恐北方軍隊南下。
這樣一個主權并不完全獨立的國家,真能指望它硬氣地與美國決裂嗎?
結語:
盡管期待韓國成為中國堅定盟友并不現實。
但不得不承認,美國能擁有特朗普這樣一位總統,確實堪稱“不幸中的不幸”。
老大收割小弟的“韭菜”并非不可,但像特朗普這般毫無遮掩、連根拔起的做法,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更糟糕的是,當小弟們開始反抗時,這個“老大”似乎也有些底氣不足,導致局勢更加緊張。
參考資料:
騰訊網:美國獅子大開口索4000億,韓國財政陷空前危機,李在明急轉對華策略...
觀察者網:4000億美元!“美國獅子大開口,韓國政府犯愁”
鳳凰網:4000億美元!“美國獅子大開口,韓國政府犯愁” -
網易:希望中國采取行動,韓國緊急向中國求助!中國該不該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