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依據權威資料融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參考資料詳述于文中及文末!
高考534分,飛行夢想一度破碎,來自安徽阜陽的18歲少年張宇豪,原本以為與軍校無緣,于是決定復讀,并選擇成為一名外賣員,通過辛勤勞動賺取學費。
然而,就在他駕駛電動車穿行于城市街道時,手機中突然跳出的一條信息,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被航空大學錄取了!
金榜題名時
數日前,高考成績公布,張宇豪取得了534分,這一分數并不算低,但對他而言,卻幾乎等同于“死刑判決”,因為安徽省的“特控線”為514分,他僅高出20分。
這個分數意味著他可以進入一所不錯的本科院校,但基本上斷絕了他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的希望,那不僅是一所大學,更是他自初中以來深埋心底的目標。
家人建議他填報一所好學校,不要執著于一個目標,他嘴上答應著,心里那點希望卻悄然熄滅,他甚至無心研究志愿填報,一心只想復讀。
但復讀所需的學費從何而來?父母只是普通工薪階層,他不愿再給家庭增添負擔,因此,他做了一個令所有同學都感到意外的決定——送外賣。
他沒有消沉,也沒有抱怨。轉身跨上電動車,一頭扎進滾滾熱浪之中,別人在空調房里打游戲、追劇,他則在車流中爭分奪秒,在客戶的催促聲中爬樓梯。
這不僅是為了賺取幾千元的學費,更像是一種自我放逐和磨煉,他想,既然未來的路注定更加艱難,不如就從這個夏天開始,提前感受“人間疾苦”。
7月17日下午,正值午間訂單高峰,張宇豪頂著烈日,將一份麻辣燙送至顧客手中,剛準備趕往下一單,手機“叮”地響了一聲。
他以為是系統派發的新訂單,沒有太在意。靠邊停車,準備擦去臉上的汗水,隨手點開屏幕,發現并不是訂單,而是班主任發來的一條微信。
“張宇豪,你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了!”他盯著這句話,足足看了十幾秒。周圍車水馬龍的喧囂仿佛瞬間被按下靜音鍵,整個世界只剩下他劇烈的心跳。
那一刻,一種強烈而不真實的喜悅,夾雜著這段時間的委屈與壓抑,猛地涌上心頭,他立刻撥通母親的電話報喜,母親也激動地回應:“我們已經知道了。”幾分鐘前,相關部門已經通知了家長。
天上不會掉餡餅,更不會掉下一架戰斗機。這份看似意外的錄取通知書,其實是他用整個青春換來的成果。張宇豪的飛行夢想,并非高考前的一時沖動。
為了保護視力,達到飛行員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幾乎與手機、電腦絕緣,眼保健操做得比任何人都標準。在學業上,他雖不是頂尖學霸,但絕對是最“執著”的那個。一道難題,他能追著老師和同學問一整天,直到徹底弄懂為止。
張宇豪前后共參加了六次嚴格體檢。每一次都像闖關,每一次他都全力以赴,每一次都順利通過。別人眼中近乎自虐的堅持,在他看來,是對夢想的投名狀。他早已明白,要想飛上天空,就必須先在地上把自己錘煉成一塊鋼鐵。
收到錄取通知后,狂喜過后,張宇豪迅速冷靜下來。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打電話四處炫耀,而是默默規劃好下午剩余的送餐路線,他決定,繼續工作直到開學前一天,把這份工作完成。
很多人不理解,夢想已經實現,為何還要頂著烈日賺取辛苦錢?他回答得很實在:“既然接了這份工作,就得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這也是一種鍛煉。”在他看來,送外賣的風吹日曬,與未來部隊的嚴酷訓練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這份暑期工作,從最初為復讀攢錢的無奈選擇,戲劇性地轉變為了他入伍前的“第一堂訓練課”,他正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完成從普通青年到準軍人的心理轉變。
他用一身汗水詮釋了一個道理:真正的強大,不是獲得結果后的炫耀,而是在任何處境下,都能信守承諾,認真對待手中的每一件事。
結語
這個夏天,張宇豪熟悉了阜陽城區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了解了哪家餐廳出餐快,哪棟老樓沒有電梯。而現在,他手機里研究的是學校周邊地圖,是關于飛行理論的資料,他的導航終點,不再是某個小區、某棟寫字樓,而是那片更加遼闊、更加自由的藍天。
文章信源:阜陽發布---2025.07.19:《阜陽小伙送外賣途中,收到空軍航空大學錄取消息!》光明網---2025.07.19:《得知被錄取時,安徽小伙正忙著送外賣!這所大學比清華北大都難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