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7月14日,特朗普稱若俄烏50天內未達成和平協議,將對俄征100%關稅,還提及對俄貿易伙伴加征次級關稅。
特朗普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明確表達了對俄烏戰事持續的不滿。他提到,自己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多次通話雖“很愉快”卻“毫無意義”。“我們對(俄羅斯)非常、非常不滿意。如果我們在50天內沒有達成協議,我們將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稅率約為100%。”隨后他又提到了次級關稅,媒體解讀為針對俄羅斯貿易伙伴。一名白宮官員解釋,這意味著對俄征100%關稅,對購買俄石油等商品的國家征次級關稅,只是未詳細說明。
回顧過往,特朗普去年競選總統時承諾快速解決俄烏沖突,可今年1月上任至今,在這件事上沒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年3月30日,他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對普京“非常生氣”,若因俄方導致俄烏不能停火,美國可能對俄石油買家征次級關稅。
特朗普和萬斯(資料圖)
除了關稅威脅,特朗普還說,美國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費用由北約承擔而非美國納稅人。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在內的裝備,預計“數日之內”就能運抵烏克蘭。他補充,一些歐洲國家會把本國的“愛國者”防空系統交給烏克蘭。
對于特朗普的相關表態,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4日表示,這反映出“美國一直并將繼續向烏克蘭供應武器、彈藥和軍事裝備”。關于俄烏談判,佩斯科夫指出,烏克蘭顯然不急于開啟第三輪談判,而俄羅斯已做好準備,正等待烏方明確談判時間。
7月15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又有新動作。據路透社報道,他宣稱若巴西、中國和印度繼續與俄羅斯開展貿易,可能會受到嚴厲的“二級制裁”,當天還敦促這些國家重新評估與俄合作。呂特在美國國會會見參議員時說:“如果你現在住在北京、德里,或者你是巴西總統,你最好認真考慮這件事,因為這可能會對你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他還警告這三個國家應該“給普京打電話”,讓其認真對待和平談判。
呂特的這番言論并非孤立,其前一天特朗普宣布的制裁措施是重要背景。特朗普稱若50天內俄烏未達成和平協議,將對俄征100%關稅,對購買俄出口產品的國家征最高100%的二級關稅,呂特當時表示支持,還稱歐洲國家會籌資為烏提供武器裝備,幫烏方在談判中占據有利位置。
北約秘書長呂特(資料圖)
印度在能源領域與俄羅斯的合作密切。《印度時報》16日報道,近年來印度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以獲價格優勢,俄油已占其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若西方新一輪制裁落實,印度可能被迫重返中東等傳統供應渠道,這些渠道雖有保障但價格更高。目前,印度政府已著手與中東國家協商替代方案。
面對呂特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中方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他指出,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希望各方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營造氛圍、積累條件,多做有益于勸和促談的事。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和相關制裁措施,表面看是針對俄羅斯,實則牽涉更廣。中國和印度作為俄羅斯重要的貿易伙伴,尤其是在能源領域,被直接點名面臨次級關稅或制裁威脅。但從實際情況看,中國和印度并未輕易屈服于這種壓力。
中國有自己完整的能源戰略布局,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屬于正常雙邊合作,且未違反聯合國安理會任何決議。面對美國的威脅,中國選擇以冷靜態度應對,不公開過多回應,卻以實際行動表明自身立場。
印度的做法則更為靈活,一方面深化與美國的經濟合作,另一方面也沒停止從俄羅斯獲取能源,甚至還從俄羅斯爭取到了40美元一桶的低價原油。有印度公司更是大批量進口折扣價俄原油,經“洗白”后出口到歐洲,歐盟對此雖知情卻因自身對能源的需求,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俄羅斯面對特朗普的威脅,表現得異常冷靜。特朗普宣布制裁消息后,克里姆林宮回應“我們不擔心”,這并非故作姿態,而是有實際底氣支撐。
俄經濟扛住了壓力是重要原因。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不少人認為俄經濟撐不過三年,可到2025年,俄經濟不僅沒垮,還增長了4.1%。
美國的這些制裁和關稅措施,本質上是想進行一次“全球經濟站隊測試”,讓各國在自己和俄羅斯之間做出選擇。但現實是,國際社會對此并未完全買賬。
中國不選邊站,堅持正常貿易;歐洲態度猶豫,一方面配合美國表態,另一方面又依賴中印等國的供貨;非洲、拉美國家則多持觀望或反問態度。這種局面讓美國陷入被動,因為制裁需要多方共同執行才能見效,僅憑一國之力,別人不理會,最終只會自損利益。
梅德韋杰夫(資料圖)
7月15日,俄羅斯統一俄羅斯黨主席、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社交媒體X平臺發布聲明,用英語寫道:“特朗普向克里姆林宮發出了戲劇性的最后通牒,全世界為之震驚,期待著其后果,然而,好戰的歐洲將感到失望。”他明確表示:“俄羅斯對此毫不在意。”俄羅斯塔斯社稱,這是俄羅斯對特朗普最新對俄威脅言論的首次官方回應。
其實早在今年3月底,因俄烏遲遲未停火,特朗普就表達過對普京的不滿,并揚言可能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征收“二級關稅”。路透社當時援引其能源領域專欄作家克萊德·羅素的評論文章指出,特朗普的這一威脅相當“瘋狂和大膽”,但俄中印三國的反應值得觀察,尤其是作為現階段俄羅斯石油兩大主要買家的中國和印度,它們的反應和俄方回應同樣重要。文章作者認為,中國屈服于美國壓力的可能性較低,而印度處境尷尬,莫迪政府雖討好特朗普,但俄烏沖突后通過搶購打折俄油,俄羅斯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替換俄油意味著要重新另尋替代供應,難度很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