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周刊】
幸福像花兒一樣
吳立群
仿佛是在一夜之間,九月里,家里的一盆幸福樹開花了。怯生生、靜悄悄地,躲在碧綠繁密的葉子底下,兩朵黃中帶綠、瓣兒潔白的小花,溫柔淡雅地綻放著。越是羞澀,越給人以親近感。顯然,它沒有牡丹那種雍容華貴,也沒有含笑那么馥郁芬芳,有些像牽牛花,色淡而無香,但在單調油綠的葉片之間,在只求觀葉的期望之外,在從未聽聞的驚訝之余,那幾朵小黃花,已經(jīng)足夠喜人了。
妻子如獲至寶般,要緊拍照,曬朋友圈,點贊和祝福語紛至沓來。“幸福樹開花,就是開出幸福之花”“幸福樹開花是個好兆頭”“幸福樹開花寓意不錯”……收發(fā)之間,熱情洋溢。
百度得知:幸福樹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只要養(yǎng)護得當,例如,光照、溫度和濕度適宜,保持空氣流通,適當施肥,等等,時間久一點,就能開花。但作為盆栽植物,幸福樹開花顯然并不多見。
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花并沒有開在長勢最好的枝條上,三處開花的枝條,無一不是處于樹木底部,而且極為瘦弱。上個月因為一度無人澆水,整棵樹幾乎枯萎將死,各處新冒的嫩芽全都變枯發(fā)黑。作為這次劫難的歷史遺存,有些“枯黑”至今尚立枝頭。劫難中,這些旁枝首當其沖。無論是從美學或者實用主義角度考慮,它們都是首先要修剪的對象。然而,考慮到劫難導致的脫葉太多,就像有的脫發(fā)者珍惜劫后幸存的一絲一毫一樣,那些雖然瘦弱但尚有一張兩張細葉飄搖的殘枝,就暫時被保留下來支撐門面了。然而,它們大大地超出了主人的期望,當其他枝條再次以豪邁之勢奮力爭取空間而顯得春風恣意的時候,這兩三根旁枝從磨難中綻放出了笑意,從堅守中學會了內斂,從新生中收獲了成熟,更從單調中釋放出無限詩意。它們是最善解人意的了。
花事如人事。這不由得令人想起我的人生經(jīng)歷。
我出生農家,從小與貧困為伴,而與貧困伴生的,往往又是農民的局限思路和狹窄出路。那時候,農家子弟要想跳出農門,通常有兩條路:一條是當兵翻身,一條是書包翻身。根據(jù)我的條件和心性,我選擇了后者。
然而,那時的高考,是名副其實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對于一個只有虛空目標而不知切實路徑的人來說,就像戰(zhàn)場上只有勇氣而無精良武器以及戰(zhàn)斗經(jīng)驗且倉促上陣的士兵一樣,受傷甚至死亡那是必然的結局。
第一次高考我失敗了。經(jīng)過兩個月的閉門獨處,經(jīng)歷了無盡的懊惱與自責,我不得不投入下一場戰(zhàn)斗——復習再考。不在高考這條布滿荊棘的路上成功突破,必將在這團微瀾靜水中做一輩子農民。
失敗是成功之母。以此為題的議論文,是那時候我們經(jīng)常寫的,這不僅是為應對高考所作的技術訓練,也是為磨礪心性而必須接受的精神訓練。蒼天不負苦心人。家庭貧困,首考失利,父母期待,同學榜樣……所有這些,成了我用“不幸”作包裝的“炸藥包”里面的強力化學成分。次年7月,我終于脫穎而出,成了高考制度下的幸運兒。
跳出農門,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徑和可以期待的美好前景已然展現(xiàn),正像季羨林早年留德前形容的開滿了“桃花”的路:路上云蒸霞蔚,前程似錦,不由得你不想往前走。然而,這并不是我要重點闡述的內容,真正改變我生活軌跡的,是我的妻子。
她是一個幸運的城里人,但她以沒有讀大學為憾,因為她高中畢業(yè)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取得農民子弟需要在大學畢業(yè)后才擁有的同等就業(yè)資格;她是一個幸運的富裕家庭的子女,但她成年后經(jīng)歷了巨大的家庭變故,因為財富把她的家庭引入了破碎的深淵;她是一個幸運的、有眼光的投資者,但她冒著和父母斷絕往來的風險把人生的寶押在了一個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窮小子身上,這不僅因為她從最初的創(chuàng)業(yè)中悄悄地積聚了一定的財富和信心,更因為她透過來來去去的財富領悟了一個道理,即不應該以財富的多寡作為擇偶的唯一標準。
我曾不幸,但我在幸運的時刻和地點幸運地遇上了她;她是幸運的,但她在不幸的情況下幸運地選對了我。到如今,20多年過去了,經(jīng)過長期的精心養(yǎng)護,我們生活的幸福樹也開出了溫馨的花兒。
幸福樹十分容易養(yǎng)護,經(jīng)歷長期缺水等苦難仍然可以迅速起死回生,繼而蓬勃生長,甚至開出美麗的花來,這大概就是人們喜愛這種樹并以“幸福”命名它的原因吧!我想。
幸福樹好養(yǎng),但如果想要幸福樹開花,真的沒有什么捷徑,只有長時間用心呵護,才會有意外驚喜。老婆在朋友圈中回復。
小編附注:幸福樹一般需養(yǎng)護5年以上才可能開花,且需植株長勢健壯、養(yǎng)分充足。通常會在5-9月開放。幸福樹花朵顏色以淡黃色為主,部分品種可能呈現(xiàn)白色或白色漸變至淡黃色。花冠呈鐘狀漏斗形,長約6-8厘米,具有5片裂片,裂片圓形且?guī)в邪櫦y。
作者簡介
吳立群,現(xiàn)在無錫市科協(xié)工作,愛好寫作,在《人民日報》《中國文藝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無錫日報》《江南晚報》等發(fā)表散文、小說、詩歌等各類作品20多萬字。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