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電動車安全治理的浪潮中,不少城市憑借精細化管理和創新科技手段,讓“戴盔出行”成為市民共識。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顯示,部分城市的電動車頭盔佩戴率已突破90%,其中新鄉、中衛、安慶、溧陽、宜昌新鄉五個城市表現尤為突出。
NO.1 新鄉市
2025年7月16日,當地首套非機動車高清智能抓拍設備在新飛大道(參數丨圖片)和華蘭大道交叉口正式啟用,標志著電動車安全管理進入“AI監管時代”。這套設備搭載高清攝像頭與AI識別算法,能實時捕捉非機動車道內的騎行狀態,
當發現未戴頭盔行為時,會立即觸發“現場語音提醒+短信告知”的雙重警示——市民李先生在設備啟用當天因未戴頭盔被抓拍,不到5秒就聽到現場喇叭提示,隨后手機收到包含違法時間、地點的警示短信,整個流程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實現“秒級響應”。
NO.2 中衛市
中衛市的治理則凸顯“全鏈條攻堅”的特點。作為民生實事“一號工程”,當地成立專項專班,構建多部門協同的治理體系。在技術應用上,“5G+AI空中交警”系統與“警航小分隊”形成立體管控網絡,無人機巡查與地面執法無縫銜接,實現對電動車違法行為的全時空覆蓋。這種“空中+地面”的立體化監管,讓95%以上的騎行者養成了戴盔習慣。
NO.3 安慶市
安慶市的秘訣在于“數據驅動精準治理”。交警部門將“戴盔率”納入日常考核,實行“日統計、周部署、月通報”機制,每天從多個路口提取數據,通過精準分析指導執法。這種用數據說話的管理方式,讓治理更具針對性——哪個路段佩戴率低就重點巡查,哪個區域意識薄弱就強化宣傳。2024年底的抽查中,安慶以93.3%的佩戴率躋身全國前三。
NO.4 溧陽市
溧陽市則通過“全周期管理”構建長效機制。當地開發的“交通安全風險預警系統”能自動識別不戴頭盔行為,結合“清晨+傍晚”的高峰勤務模式,實現“智能預警+現場糾正”的閉環管理。對于多次違法者,溧陽還通過公安微警務平臺進行曝光,以社會監督倒逼安全習慣養成。2024年,當地頭盔佩戴率提升至92%。
NO.5 宜昌市
宜昌市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柔性執法著稱。當地實行“首違不罰、再違處罰、三違上門”的階梯式管理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的生硬,又通過持續約束強化安全意識。更值得關注的是,宜昌將科技手段融入治理,電子警察抓拍系統可精準識別不戴頭盔行為,后臺通過溯源系統聯系車主進行針對性教育。這種“科技+人文”的組合拳成效顯著,目前當地頭盔佩戴率已達98%,成為全國示范樣本。
總的來說,這些多樣化手段終究是引導安全習慣的方式。頭盔守護的不僅是交通規則的底線,更是自己與家人的生命安全,畢竟,管理是外在約束,而對自身生命的珍視,才是最堅實的安全屏障。各位,你對此怎么看?評論區文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