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是環衛工,給我找手表不是應該的嗎?”
最近,深圳的盧女士出去游玩時,發現孩子的兒童手表丟了。
兩名環衛工頂著40度高溫,四個小時翻開8噸垃圾為其找回。
盧女士本以為,這是一次“暖心的行為”,卻沒想到遭到全網的質疑。
網友表示:手表就一兩百塊,卻浪費如此人力、物力,真的值得嗎?
更有網友怒罵道:“40度的高溫,環衛工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那么該女子到底是誰?官媒又是如何評價這件事的?
事情的起因是七月初,盧女士一家來山西大同玩耍。
結果乘坐高鐵的時候,孩子把自己的兒童手表給扔進了列車的垃圾袋中。
一直等到了目的地,盧女士才發現,孩子手上的手表不見了。
問了孩子后才知道,是被他扔進了垃圾桶,這下可麻煩了。
如今已經下了火車,垃圾早已經不知去向。
想在高鐵站找到這一塊小小的手表,簡直如大海撈針。
不過這并沒有難倒盧女士,她很快想到了手表自帶的定位功能。
打開定位后,發現手表還在高鐵站的范圍內。
于是盧女士斷定,孩子的手表肯定被當做垃圾給處理了。
接著,盧女士就打電話給了12345市政服務熱線尋求幫助。
盧女士要求他們先不要銷毀垃圾,自己現在帶著孩子就去尋找。
得知這件事后,環衛公司也不敢怠慢,還以為盧女士丟了什么重要的東西。
還特意安排工作人員,把已經送進中轉箱的8噸垃圾給運了回來。
緊接著就出現了新聞中的一幕,兩名中轉站的環衛工,在垃圾堆中翻找。
大家都知道,最近的天氣可是有著將近40度的高溫,垃圾的臭味更是難以忍受。
兩名年過六旬的環衛工就這樣頂著高溫,也沒有戴口罩和手套。
8噸垃圾堆得跟小山一樣,各種爛菜葉子混著剩飯剩菜。
兩位老人蹲在垃圾堆前,一袋一袋的翻找,藍色工裝都被汗水浸透了。
兩位老人硬生生在垃圾中翻找了四個小時,從下午1點干到了五點。
這可是大中午呀,在太陽底下站一會就能暈倒,別說在垃圾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兩位老人細心的找尋下,終于給盧女士找到了手表。
當晚,正在吹著空調的盧女士突然接到電話,得知自己的手表被找到了。
她立刻對環衛公司表達了感謝,還想著跟老人發紅包,卻被婉拒了。
按理說,這事發展到這也該圓滿了,可接下來發生的事,誰也沒想到。
手表被找到,盧女士也是非常開心,專門拍了視頻夸大同:
“大同的旅游服務太不錯了,多虧了這么多善良的人”。
當地媒體一看這素材,立馬跟風報道,標題全是暖心、城市溫度。
什么“響應速度快、協調能力強、老百姓感動”啥的。
不過很快網友就察覺到了問題,怎么報道全在夸領導和部門。
兩名頂著高溫的環衛工,愣是連名字都沒有提。
就連放的照片,也是兩個模糊的背影,于是輿論瞬間起來了。
網友直呼:“合著功勞都是領導的,汗水都是環衛工的”?
還有網友直言:“就因為一塊手表,值得讓老人在高溫下翻找四個小時”?
更扎心的是,兩位環衛工的工資,一個月才兩千出頭。
這一下午浪費的人力、物力,早已經超過了手表的錢了。
網友諷刺道:以后要是誰都這么干,是不是丟個鉛筆也得全城動員?
東西是自己弄丟的,個人疏忽憑啥讓公共資源買單?
7月13日,這事更是直接沖上了熱搜榜第一,引起人們激烈的討論。
更重要的是,主流官媒也都下場進行評價。
人民日報旗下賬號直接點名,拋出三個問題:
價值判斷失衡,公共服務邊界模糊、忽視勞動者權益。
網友們也跟著發出提問:領導要求做,那環衛工的健康誰管?
兩位老人有沒有高溫補貼?防護措施有沒有?
更氣人還是大同城管副局長的回應:“這是我們該做的事,不能說值不值”
這話一出,網友更氣了:親民就一定要拿環衛工的身體當籌碼嗎?
40度的高溫,游客的命是命,環衛工的命就不是命了?
活全是環衛工在做,領導動動嘴皮子,獎賞就到自己手里了。
所謂的“服務好”,其實就是壓榨基層的結果。
而那些管理者的“擔當”,基本上全是空話。
這種“有求必應”的態度,真的是公眾心里渴望的嗎?
現在再看那些宣傳視頻,清一色的都被下架了。
大同文旅的評論區也淪陷了,全是“心疼環衛工”的留言。
這場由一塊手表引發的風波,背后藏得是如何平衡為民服務和尊重勞動者。
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不少網友也開始對盧女士的身份產生了懷疑。
很快就有人扒出了她可能是某個法院的領導。
因為她的電話是直接打給市政委的,所以才有這樣的“特殊待遇”。
不過很快深圳市的人民法院就做出了回應。
表示盧女士并不是法院的工作人員。
面對質疑,大同市城管回應道,此前也有過幫市民找回失物的先例。
此次并非特殊情況,不管值不值,都是我們該做的事。
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就必須去做。
至于隱藏成本,無疑就是由環衛工人自己全部承擔。
其實類似的事情,過去就已經發生過多起了。
例如深圳一位女士,誤把價值兩萬塊的項鏈扔掉了。
于是在高溫下,環衛工們頂著惡臭,在垃圾堆里一遍遍翻找。
最后,項鏈終于是如愿找回來了,但是他們得到的只不過是口頭的表揚。
并沒有任何額外的報酬和獎賞。
這些事情里,幾乎每次都是環衛工沖上去,承擔著繁重的任務。
而管理層的決定和后續的保障措施卻跟不上,于是才引發這次輿論危機。
這塊兒童手表,并不是什么重要物品,也沒有涉及國家秘密。
但還是動用了很多人力去找,是否值得引發深思。
再說了,那可是八噸垃圾,差不多相當于三個小區一天的垃圾。
從垃圾轉運到焚燒廠空地,不僅要花運輸的錢。
還要支付焚燒的相關費用,再加上環衛工的工資,早已超過了手表本身。
其實這事,也許可以用更合適的方式搞定。
例如,最好讓失主自己去找,或者支付酬勞請人找。
而不是直接動用公共資源,畢竟比這重要的事多了去了。
如果是因為人員被困或者走丟,那么可以不計成本的找人。
但是僅僅因為一塊手表,就讓兩名老人冒著中暑的風險翻找垃圾堆。
絕對是一個“得不償失”的事情。
這次手表事件,無疑引起了人們對社會的反思。
我們是不是該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體系,合理的評估百姓的需求。
并且環衛工,是不是也該給上必要的防護措施,和給予一定補貼。
真正值得提倡的的公共服務,應該是以人民需求為中心。
能夠解決群眾事跡困難,而不是這種浪費人力的“虛假感動”!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
新華網——2025年7月14日——環衛工8噸垃圾中找回兒童手表被質疑“浪費人力”,回應稱“并非個例”……
上觀新聞——2025年7月14日——環衛工高溫下4小時翻8噸垃圾,為游客找兒童手表!網友吵翻!媒體三問!上級部門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