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裸露礦坑到紅松林立、繁花繽紛,通化縣光華鎮有利農場通過生態修復實踐,探索出資源廢棄地的重生之路。
盛夏七月,通化縣光華鎮有利家庭農場的山野間,60畝百合花正迎來盛放時節,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花朵在陽光下織就斑斕錦緞。馥郁芬芳中,蜂蝶流連,游人駐足。
有利農場前身為三十余處露天硅石礦遺留區,園區以光華鎮硅石礦七組礦區礦山生態恢復范圍為主體,結合園區功能定位和現狀特點,劃分為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區、綜合治理技術示范區、水土保持科普宣教區、生態旅游觀光區四個功能區。通過對廢棄礦山跡地實施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恢復等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技術,綜合利用廢棄土地,發展農林經濟,兼顧經濟、社會效益,為區域廢棄礦山治理提供示范樣板。經二十余年持續治理,累計投入近五千萬元進行礦坑回填、梯田改造及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打造立體多元的綠色發展模式。
眼下,1200畝紅松林蒼翠挺拔,800畝赤芍、60畝百合、80畝三枝九葉草蓬勃生長,曾經被廢棄的土地重獲生命力,化身為兼具經濟價值與生態屏障的沃土,農場不僅成為吉林省內唯一一家由個人創建的省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更成為融合特色產業、鄉村旅游與科普教育的活力平臺。同時帶動20戶合作農戶增收,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有效提高了土地生產力,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目前,示范園正創建國家級技術推廣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
通訊員:王逍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李育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