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各執一詞,事情陷入了羅生門。
作者 | 高遠山
編輯丨高巖
來源 | 野馬財經
北京一位42歲的女律師連續十年在愛康國賓體檢,均“未見明顯異常”,然而卻確診腎癌伴骨轉移。事件一經媒體報道就沖上微博熱搜。也將“體檢巨頭”愛康國賓置于鎂光燈下。
繼7月17日愛康國賓在微信公眾號上公開表態,愛康將與張女士進行溝通,并邀請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來進行論證分析,最終以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建議為準。如果出現愛康有責,愛康集團一定會承擔責任,絕不會逃避。
不過一天之后的7月18日,愛康國賓就在微信公眾號上二次回應稱,愛康醫療團隊已完成對張女士的歷年體檢報告與檔案的核查,并聘請外部專家協助進行數據分析和評估,確認愛康對張女士的腎臟檢查不存在瑕疵,報告結論與腎臟超聲檢查實際情況一致,不存在對于腎臟檢查漏診或誤診情況,進一步確認愛康無責。愛康愿意接受第三方權威機構的鑒定,并為此承擔一切責任和法律后果。
來源:愛康國賓聲明
針對愛康國賓發布的無責聲明,當事律師張曉玲說:“先讓我不厚道地罵一句不要臉”。
然后她發出了7大靈魂拷問:
1、你截止目前未對我的律師函內容作出回應,通過自己發布視為我看到,這是對體檢者的極為不尊重的行為,就是為了敷衍公眾的質疑,保護你的資本“品牌”,不是對生命的敬畏!
2、你通篇的聲明,一半是在為自己做廣告,一半是為自己開脫責任,把舉證責任推給體檢者,推給時間、設備、方法、檢測人員,極為可恥,你應該要求所有的體檢者都應該先學醫學、先懂設備!
3、你用一篇10年前的雜志論文來闡述癌癥的成長發展,該標準是否為中國患者確診腎癌疾病的官方“金標準”,必須明確,不要糊弄公眾。
4、你不要用一堆看不懂的數字“理論”來說我的疾病,長在我身上的腫瘤就是這個樣子的,這是客觀結果,常識告訴我們,腫瘤不是突然就長到3.5厘米,體檢者們可以不懂醫學,但公眾不是弱智!
5、只參考北京醫院的腎癌早期誤診病歷為自己開脫,回避我腎癌骨轉移,晚期四期的日本診斷結果,生長和轉移都需要很長時間!
6、癌癥標志物,當體內有腫瘤的時候,數值會出現偏高,即便有不被檢測出來的風險,但也不會一直出現正常值,就是在混淆視聽。
7、體檢者的體檢目的是為了早發現疾病,早治療,既然體檢中心設備、檢測方法、甚至醫生水平等有多重不可控因素,我們體檢的意義何在?體檢中心的職責意義何在?
來源:罐頭圖庫
截至7月19日發稿,愛康國賓的法律顧問聯系了張律師,表示血液標本一般是1-7天的保存,因為不能提供十年的血液檢測標本,但可以提供相關數據;日前的第三方機構專家個人信息不方便提供,但可以和張律師共同指定第三方機構,愛康國賓方面配合一起去做相關的鑒定。
張律師稱,索要專家組成員的構成以及學歷,是想以此評估專家組的資質和工作技能;另外,愛康國賓此前未回應她的訴求,如今第三方檢測機構評估的內容愛康國賓已經做完并發布聲明了,在她索要愛康國賓的鑒定結論后,才被告知可以配合檢測,張律師表示不認可這一說法。并希望愛康國賓可以公開體檢機構保存的影像的資料及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
核心爭議:
腎癌是早期還是晚期?
愛康國賓覺得自己“冤枉”,是因為公司認為腎癌發展速度極快,張律師在愛康國賓體檢時確實未有明顯異常。
其依據是張律師公布的2024年11月北京某醫院的《病理檢查報告單》,其中張律師被診斷為“腎癌早期階段”,而到了2025年2月,根據海外檢查報告,張律師的腎細胞癌轉移至腰椎、骨癌四期(晚期)。因此愛康國賓認為,這個過程僅用了3、4個月的時間,這恰恰證明張律師腎癌的發展速度極快,癌癥產生的具體時間尚無法確定。因此愛康國賓不存在漏診或誤診情況,更不存在張律師所稱“假體檢”。
愛康國賓在第二份聲明中寫道,參考2015年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腎癌樣本的生長速度范圍從0.2厘米/年到6.5厘米/年,張女士在愛康體檢時沒有腎癌跡象到一年后初次發現早期腎癌大小為3.3cmx3cmx3cm,屬于腎癌的生長速度范圍內。再次明確,體檢后初次發現的是早期腎癌,并非晚期。
但是對于愛康國賓的說明張律師并不認可,她表示,國內外兩份診斷,愛康國賓只拿北京某醫院錯誤的早期癌癥的病歷來證明公司錯誤的體檢結論。卻不提海外腎癌四期、伴隨骨轉移的病歷。
張律師稱,“愛康所采用的北京某醫院的確診單,本來這個確診單就是有錯誤的,我當時已經轉移了,不能定為早期,這是北京某醫院的責任,跟愛康沒有關系。當時做腎臟切除手術時,CT影像能證明當時發生轉移,任何醫生來看都不是早期。”
張律師認為愛康國賓是假體檢,是因為從其結果上來看,她經過了兩次治療的事實,但多年體檢不能反映。張律師表示其在律師函上明確索要她的體檢標本和數據,但愛康國賓至今未提供。尤其是10年體檢未見異常,2023年的鈣化灶,為什么2024年沒有了,卻查了惡性腫瘤?張律師認為鈣化灶不會憑空消失的,就是當時的腫瘤。
此外,張律師還認為愛康國賓無視最新的、權威的泌尿醫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反而把一篇已停刊期刊十年前的過時論文截取對其有利的只言片語作為論證其未檢測出癌癥結果的合理性,足見其對專業的漠視,毫無企業責任擔當,把公眾當傻瓜。
對于核心爭議,張律師所患腎癌究竟是早期還是晚期?愛康國賓表示,如果說張律師認為北京某醫院的癌癥早期診斷是有問題的,那么張律師應該做相關的舉證,或者由北京某醫院那邊來做一個說明。
女律師要求公開愛康聘請的外部專家
愛康國賓在第二份聲明中表示,愛康完整保留了張律師腎臟超聲檢查的影像圖片文件,只要張律師同意,愛康可以馬上公開張律師的超聲檢查影像圖片,公開透明,接受醫療專業人士以及公眾的審核。
但張律師表示,7月4日,她向愛康國賓發送了律師函,7月7日,顯示了對方收到律師函。在媒體介入之后,愛康國賓才在7月15日聯系她,當時她正在忙,告知對方晚一點再聯系,對方未在約定時間聯系自己,當她7月16日撥打過去的時候,已提示“空號”。
7月17日至7月18日晚間,愛康國賓已經連續發了2份聲明,但張律師表示愛康國賓至此依然沒有聯系她。
愛康國賓在第一份聲明中表示對于張女士罹患疾病深表同情,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如果在任何方面愛康可以提供支持的,愛康一定會提供支持,衷心祝福張女士能早日治愈。同時,愛康集團總部在接到張女士的投訴信息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對張女士的歷年體檢報告與檔案進行了核查與分析。接下來愛康將與張女士進行溝通,并邀請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來進行論證分析,最終以第三方權威機構以及專家建議為準。如果出現愛康有責,愛康集團一定會承擔責任,絕不會逃避。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份無責聲明中,愛康國賓并沒有公布第三方檢測機構和專家具體是誰。
張律師表示,愛康國賓認為自己沒有問題,有專家,請把專家組成人員公布出來;請的哪家第三方,請把機構公布出來,第三方確認無責的結論單公布出來。她還表示,“我的影像資料,他們保存得完好,全拿出來。我都實名了,不在乎公開了。”
截至7月19日,愛康國賓的法律顧問已經與張律師取得聯系。
漏檢之殤
愛康國賓多起癌瘤漏診案例浮現
張曉玲的遭遇并非孤例。
根據裁判文書網上2023年的一則判決顯示,愛康國賓旗下北京愛康國賓總部基地門診部也曾因醫療服務糾紛被起訴。原告在2019年6月體檢時已發現肝臟處有血管瘤,而2020年10月在愛康國賓公司體檢時未發現血管瘤,原告為此又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行B超檢查,結果為“肝臟多發占位,考慮血管瘤”。法院認為,愛康國賓公司在2020年10月為原告進行B超檢查時不夠仔細,未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導致原告另行支付檢查費用,一審判決向原告支付醫療費500元和案件審理費25元,二審駁回該公司上訴。
《中國消費者報》也曾報道了一個案例,安徽消費者李先生,在愛康國賓旗下的合肥愛康卓悅門診部體檢,報告僅顯示“肺內結節、肺內炎癥”。幾個月后我因為咳嗽,隨后在安徽省胸科醫院做了CT,確診為左肺上葉惡性腫瘤(浸潤性腺癌)、左肺下葉惡性腫瘤(微浸潤腺癌)。”
李先生說:“我質疑愛康卓悅存在重大疾病的漏診,就找專家咨詢。杭州市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葉建明把愛康國賓的CT和醫院的CT進行了比對,指出左上肺有一個約2.7厘米的混合磨玻璃結節,這個病灶體檢時已經存在,但體檢報告上并未對此進行告知。葉醫生還把我作為典型案例寫了一篇說結節的科普文章中。”
圖源:杭州市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葉建明科普文章
事件發生后,李先生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出示的電話錄音顯示,愛康國賓法務人員表示可以給李先生幾萬塊錢作為“客戶關懷適當補助”,但被李先生拒絕。此后李先生還多次向愛康國賓投訴反映,但雙方始終沒有達成一致。
《21世紀經濟報道》還曾報道過一起案例,2024年3月,武漢一位消費者的岳父因身體消瘦至愛康國賓體檢,報告顯示除個別小問題外體檢無異常;但因消瘦持續,同年6月就醫后,8月確診為舌癌。對此,愛康國賓回應稱,客戶就診距體檢已超5個月,且體檢時無口腔不適癥狀,否認存在責任,建議通過第三方機構鑒定。
更令人痛心的是“藍鯨財經”報道的江蘇常州一位消費者,在愛康國賓4年內完成3次體檢均未發現腎臟異常。2024年體檢后一個月內確診腎癌晚期,最終不幸離世。
裁判文書網上賠償最高的一個案例來自銀川一位33歲的女性患者,連續兩年在愛康國賓銀川公司體檢,體檢項目里包含先進且準確的宮頸癌檢測,可卻連續兩年被漏診。等到發現時,患者宮頸癌已至晚期,身體不斷惡化,最終子宮全部切除 。
患者父母是下崗職工,本就家境艱難,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更是雪上加霜。法院審理后判定,愛康國賓存在過錯,該過錯與患者宮頸癌延遲診治的損害后果存在因果關系 ,最終判決其一次性賠償患者經濟損失8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共計10萬元 ,加上其他費用,賠償總額近15萬。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025年7月18日,涉及“愛康國賓”的總投訴量高達1220條,其中不乏“體檢正常卻短期內確診癌癥”的案例。而其他涉及血糖、HPV、甲狀腺、乳腺結節等檢查結果出錯的糾紛更是不勝枚舉。
比如消費者友愛喵投訴稱,“父母于2021年3.16號在石家莊的愛康國賓海悅天地體檢中心體檢,醫生說我媽媽可能淋巴有問題,我們又加錢做了一項檢查。檢查結果一切良好。直到21年10月,我爸爸便血,去醫院查出來結腸癌,很嚴重,從省中醫院轉院到河北省四院,兩次手術,一次是切除腫瘤,一次是造瘺,我爸現在帶著糞袋生活。更離譜的是我媽媽11月被查出乳腺癌,也是在省四院做的手術,當時體檢的時候明明檢查了乳腺,沒有出現問題,報告中也沒有提到,短短半年時間,我父母卻都做了癌癥手術。這些問題體檢的時候都沒有查出來,我才掉以輕心沒有早點發現,讓我爹媽遭了這么大罪,耽誤治療時機。”
來源:黑貓投訴
2025年3月,上海愛康國賓外之灘門診部有限公司因紙質體檢報告中無已檢查Airdoc智能眼底掃描項目結果,存在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不健全行為以及體檢報告質量管理制度未落實的情況,被上海市黃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罰款2萬。
此類事件的出現,反映出包括愛康國賓在內的頭部體檢機構在業務流程規范、內部管理、質控體系執行等方面存在疏漏。
消費者維權困難
然而在維權法律途徑上,消費者正面臨兩難困境。
《中國消息者報》援引北京理道律師事務所主任王久成觀點指出,體檢行為的法律性質界定模糊,導致消費者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現適用困境。若按醫療糾紛維權,需證明“損害與體檢行為直接相關”,這對普通患者構成巨大舉證障礙。若按消費行為維權,現有法律也無明確支持。
來源:罐頭圖庫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解志勇的也提到,我國健康體檢行業監管法規滯后,2009年頒布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層級低、處罰輕,對漏診誤診的賠償標準缺乏量化依據。
王久成談到,2009年頒發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制,都屬于行政法規、部門規范性文件范疇,對消費者的保護或賠償沒有明確的條款,消費者如果想維權只能追究其行政責任,處罰力度也大大降低。
此外,國內各地區賠償標準的不明確也加劇了維權難度。比如,今年合肥市實施的《健康體檢機構服務質量控制規范》,就進一步強化了質控要求,但對賠償機制仍無實操規定。
愛康國賓迅猛擴展背后
人才與管理問題突出
愛康國賓是中國領先的提供體檢和就醫服務的健康管理機構,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主營業務是為個人及團體提供從體檢、檢測、醫療、家庭醫生、慢病管理到健康保險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其創始人和董事長是哈佛大學遺傳學碩士張黎剛,目前持股49%,是愛康國賓的實際控制人。作為機構投資者,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云鋒新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分別持有愛康國賓1%的股權。
然而自2019年從美股退市后,愛康國賓至今未有在A股上市的計劃,其收入規模、盈利狀況也不被外界所知。
官網顯示,至2024年11月已在全國57個城市設有173家體檢、齒科與醫療中心。快速擴張的背后,如何解決人才缺失、堵上管理漏洞和提升質量把控體系?均對公司提出了考驗。
而且,這也不是愛康國賓一家企業的問題。慈銘、美年健康等頭部體檢玩家均面臨同樣的局面。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統計顯示,民營體檢機構的影像誤診率比公立醫院高出27%。北京市衛健委2024年抽查顯示,23%的體檢機構存在設備未年檢、31%的報告無主治醫師簽字等問題。
愛康國賓就曾在2023年8月被寧波市場監管部門,查出使用過期醫療器械,一臺本應于2021年2月報廢的血沉儀,至2023年年中仍在使用,被查獲時已超期服務5200多人次。
來源:罐頭圖庫
為了解決人才缺乏的問題,部分民營體檢機構想出來AI閱片、技師代替醫師等方式。
2024年衛健委抽檢發現,部分民營體檢機構存在"技師代替醫師看片"現象,CT影像閱片時間平均僅4.2分鐘,遠低于公立醫院15分鐘的標準。
愛康國賓總部基地門診部就曾于2023年11月,因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被罰款5萬元。
如今,女律師十年持續在愛康國賓體檢,未提示明顯異常,卻突然患上腎癌并且伴隨骨轉移,對于沸反盈天的輿論,愛康國賓卻沒有在公開回應中,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和自省,這是值得警惕的。
鑒于目前對于體檢準確度的維權存在現實困境,并且時間、精力成本高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醫師畢曉峰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建議,“由于大部分的早期癌癥沒有特異性癥狀,只能夠通過檢查來發現。但普通的體檢項目并不是專門針對癌癥的防癌體檢。選擇防癌體檢更精準,方法更有針對性。比如,早期肺癌需要通過胸部CT才能夠發現,而絕大多數體檢,做的都是胸部X線檢查,胸片一般很難發現早期肺癌。
所以,消費者在選擇體檢項目時,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做點功課,選對項目,可以降低重大疾病漏診風險。
張曉玲律師表示,其本次維權不僅僅從自身健康和個人家庭出發,也是作為一名律師的職業責任和使命讓她必須勇敢站出來與無良企業做斗爭。體檢服務本應成為守護國民健康的前哨,絕不能突破醫療倫理和道德的底線,淪為資本、金錢的游戲。
你怎么看待體檢機構檢查結果不準確的問題?你遇到過嗎?歡迎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