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8 日上午,陜西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傳來捷報 —— 一架搭載精密儀器的載貨無人機從秦創原?西安科創基金園起飛,15 分鐘后精準降落在 17 公里外的試飛基地,圓滿完成首次投遞任務。這一里程碑式的首飛,不僅標志著西咸新區在低空經濟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更意味著西安 “空中物流網絡” 建設正式進入實操階段。
15 分鐘跨越 17 公里 低空物流效率提升 3 倍
此次首飛的 “空中主角” 是陜西水務發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 MQ3-4M 小型多旋翼物流無人機。這款針對物流場景定制的無人機,標準負載 5 公斤,最大載重可達 10 公斤,在標準負載下續航時間達 40 分鐘,完全能滿足短途高頻運輸需求。
飛行全程在 “雙保障” 下完成:一方面,中國電信低空智聯網提供實時通訊支撐,確保無人機軌跡穩定可控;另一方面,航線經過精準規劃,最大飛行高度控制在 120 米,既避開了地面建筑干擾,又符合低空安全管理規范。“從科創基金園到試飛基地,傳統人工配送需要 45 分鐘,無人機僅用 15 分鐘就完成了,效率提升 3 倍。” 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副總經理張弛介紹,首飛成功驗證了航線規劃的合理性、設備的安全性以及運輸模式的高效性。
這條連接高新區三期與灃東新城的低空航線,專門針對 “高附加值、小輕量、高頻次” 物資設計。未來,科技企業的研發樣品、精密儀器、重要文件等物資,將通過這條 “空中快線” 實現快速運輸,不僅能規避地面交通擁堵,還能降低人力成本,預計每年可為區域內企業節省物流成本約 20%。
從 “單條航線” 到 “全域組網” 構建低空物流生態
首飛成功只是起點。按照規劃,西咸新區將以此次航線為基礎,逐步構建覆蓋全域的低空物流網絡。下一步,試飛基地將在灃東新城內的產業園區、商業綜合體、景區等關鍵節點部署起降點,完成區域內航線組網,形成 “空中高速公路” 基礎框架。
“灃東新城到高新三期的跨區域場景驗證成功,為常態化運營奠定了基礎。” 張弛表示,未來將把航線逐步延伸至西咸新區其他新城,并向西安高新區、雁塔區等區域拓展,最終目標是實現西安市全域無人機物流網絡覆蓋。
這種 “以點帶面” 的發展路徑,與西咸新區的低空經濟布局高度契合。作為秦創原無人機產業創新聚集區的核心承載地,西咸新區已落地無人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106 家,形成從研發制造到運營服務的完整產業閉環。此次物流無人機首飛,正是 “產業培育 + 場景應用” 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政策賦能場景創新 打造低空經濟 “西咸樣板”
西咸新區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快速突破,離不開政策的前瞻性布局。今年,新區在全省率先發布《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從空域審批、企業培育、場景建設等方面提供全流程保障。目前,昆明池、灃河沿岸、灃西新城南部等多片空域已獲批使用,除物流外,河道巡檢、應急救援、農林植保等十大應用場景也在持續落地。
例如,在灃河沿岸,無人機已常態化開展河道巡檢,通過高清攝像頭和水質傳感器,實時監測河道污染及堤壩安全,較傳統人工巡檢效率提升 5 倍;在農業片區,植保無人機精準噴灑農藥,既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又降低了人工成本,受到農戶廣泛認可。
未來,西咸新區將進一步完善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更多標準化起降點和低空通信基站,同時培育壯大無人機研發、運營、服務等產業鏈環節。隨著 “空中物流網”“低空服務網” 的逐步成型,西咸新區有望成為西北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可復制的 “低空經濟發展樣板”。
從首飛成功的 “第一架” 到未來組網運行的 “千架群”,西咸新區正以低空物流為突破口,在萬億級低空經濟賽道上加速奔跑,讓 “空中絲綢之路” 的新圖景在關中平原徐徐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