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戰勝利80周年快到了,就在外界好奇巴基斯坦透露特朗普訪華信息真實性時,《人民日報》發了篇看起來很普通的青少年文化交流報道。
誰知道文章寫到最后,突然來了個大轉彎,開始大篇幅回顧中美當年一起打鬼子的歷史,這種寫法明顯有話要說。
一篇文化活動的報道,為啥要突然提起軍事合作?這個時間點選得這么巧,到底想表達什么?
時機這么巧,背后有什么門道?
一篇文化報道,為何突然變成歷史課?
仔細看《人民日報》這篇文章,前面80%的篇幅都在講青少年合唱團的事兒,什么"歌唱和平"、什么文化交流,聽起來人畜無害。
可是到了最后一段,畫風突變,開始濃墨重彩地回顧起中美并肩抗擊法西斯的歷史,還特別提到了"飛虎隊"和"駝峰航線"這些具體細節。
這種神轉折在官媒的表達中可不常見。更巧的是,這篇文章發表的時間:7月18日,距離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還有不到兩個月。
而就在不久前,中方剛剛向特朗普發出了訪華邀請,外界普遍猜測這次訪問可能會安排在9月份的紀念活動期間。
這個時機選擇,真的是純屬巧合嗎?"鐘聲"這個筆名在《人民日報》可不是隨便用的,通常代表著官方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正式態度表達。
從青少年文化交流突然跳轉到軍事合作歷史,這種跨度如此之大的表達方式,在外交語言中往往暗示著更深層的政治意圖。
看起來,這篇看似平常的文化報道,實際上可能是在為某種更重要的政治互動做輿論鋪墊。
話里有話的代價:說與不說都是賭博
官媒為什么選擇這種迂回表達方式?直接邀請特朗普參加閱兵儀式,風險太大,一旦被拒絕或者引發爭議,官方就陷入了被動局面。
通過文化交流報道來暗示歷史合作的價值,既表達了善意,又給自己留足了回旋余地。
這就是外交語言的藝術:說了等于沒說,沒說等于說了。但是,80年前的那段歷史,在今天到底還值幾個錢?
從感情角度看,中美合作抗擊法西斯確實是兩國關系史上的高光時刻,代表著為了共同目標并肩作戰的珍貴記憶。
問題是,現在的中美關系已經不是80年前的那種狀態了。貿易戰、科技競爭、地緣博弈,這些現實問題能靠歷史情懷解決嗎?
外交學者普遍認為,歷史記憶在國際關系中確實有其價值,但它更多的是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決定性因素。
特朗普這個人,商人出身,講究的是實用主義,歷史情懷對他來說更多是談判籌碼。
近期他對華態度的轉變,本質上還是基于經濟利益的考量,而不是被80年前的故事感動了。所以,用軟文化為硬政治開路,這招能不能奏效,還得看現實利益的博弈結果。
歷史這張牌,各國都想打得漂亮
中國不是第一個用歷史記憶做外交文章的國家。看看德國和法國,二戰后從世仇變成了歐盟的核心伙伴,這個轉變過程中,歷史和解起了關鍵作用。
1963年,戴高樂和阿登納在凡爾賽宮簽署《愛麗舍條約》,正式宣告德法和解。但這個成功有個前提:雙方都有和解的政治意愿。
德國承認了歷史罪責,法國選擇了寬恕,雙方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找到了共同利益。反觀中日關系,同樣的歷史問題,為什么總是談不攏?
根本原因不在歷史本身,而在于現實的政治需要。日本的一些政治家需要用歷史問題來維護保守選民的支持,中國也需要用歷史記憶來凝聚民族情感。
這就是歷史記憶的雙面性:既能建橋,也能挖坑。關鍵看政治家想要達到什么目的。
回到中美關系,現在的問題是:雙方都有和解的意愿嗎?從中方發出訪華邀請,到《人民日報》刊發這篇文章,至少說明中方是有誠意的。
但特朗普那邊的態度還不夠明確,雖然他最近對華示好的信號比較頻繁,但能否轉化為實質性合作還是未知數。
歷史記憶只是外交工具箱里的一件工具,能不能用好,關鍵看使用者的政治智慧。
80年前的情分,能換來今天的合作嗎?
現實一點說,單靠歷史情懷解決不了現實矛盾。中美之間的分歧太深了:貿易逆差、技術競爭、臺海問題、南海爭端,哪一個都不是靠回憶過去能解決的。
但是,歷史記憶的價值在于它能為現實對話創造一個相對溫和的氛圍。想象一下,如果特朗普真的來參加9月3日的閱兵儀式,那將釋放什么信號?
首先,這會向國際社會表明,中美兩國愿意通過對話而不是對抗來解決分歧。其次,歷史儀式的象征意義會為后續的實質性談判提供政治掩護。
畢竟,誰也不好意思在紀念反法西斯勝利的莊嚴場合搞對抗。但這里面也有風險。如果特朗普來了,但后續的合作沒有實質進展,那這種歷史情懷的消費就會透支未來的政治資本。
如果特朗普不來,那中方的這次輿論鋪墊就會顯得有點尷尬。更復雜的是,美國國內對華強硬派會怎么看?
他們會不會認為特朗普被中國的歷史牌給忽悠了?從這個角度看,《人民日報》這篇文章既是試探,也是表態,更是一種政治投資。
投資就有風險,但不投資就沒有收益的可能。至少,這種嘗試比直接的政治對抗要聰明得多。
結語
歷史不是包袱,是工具箱,關鍵看怎么用。80年前的合作記憶提供了正面參照,但解決當下問題還得靠現實智慧。
中美關系太復雜,單靠歷史情懷解決不了現實矛盾。但至少,這是個不錯的開始,總比劍拔弩張要好。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