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悄然研發一款新型洲際隱形戰略轟炸機,其打擊范圍超過1.2萬公里,速度達2倍音速,這一舉措將使印度空軍(IAF)一躍成為真正具備全球力量投送能力的部隊,朝著實現全球戰略對等邁出了戲劇性的一步——這款被稱為“超遠程打擊機”(ULRSA)的下一代轟炸機,將使印度的軍事實力發生質的飛躍,將其戰略覆蓋范圍從地區層面擴展到洲際層面。
據印度媒體率先報道,ULRSA計劃是印度國防部(MoD)一項機密長期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為印度空軍提供深度突防能力、核打擊范圍和常規轟炸能力,以匹配世界最先進戰略轟炸機的性能。
這款規劃中的ULRSA將在很大程度上借鑒經過驗證的平臺,如俄羅斯的Tu-160“白天鵝”和美國新公布的B-21“突襲者”,將隱形設計、高亞音速速度和巨大的有效載荷能力整合到一個強大的平臺中。
美國B-21戰略轟炸機
通過采用吸波材料、內置武器艙以及降低熱信號和雷達信號,ULRSA旨在能夠在密集的分層防空環境中生存,例如中國的S-400和HQ-9防空網絡。
該飛機預計將采用類似于Tu-160的可變后掠翼幾何結構,以在起飛和巡航時的氣動效率與突防任務所需的速度和敏捷性之間取得平衡,從而提供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和戰術靈活性。
根據早期的設計評估,ULRSA的最大有效載荷為12噸,包括4枚“布拉莫斯-NG”超音速巡航導彈、“烈火-1P”等先進短程彈道導彈、精確制導武器、反輻射導彈和重力炸彈,使其成為一款能夠執行核戰和常規戰雙重任務的戰略轟炸機。
這款轟炸機預計作戰半徑為1.2萬公里,這將使印度能夠對歐洲、非洲、太平洋地區和北極地區深處進行打擊,不僅增強了對中國和巴基斯坦等地區對手的威懾力,也增強了對遙遠戰略威脅的威懾力。
這一能力將使印度空軍躋身精英俱樂部,目前只有少數全球大國——即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擁有洲際射程轟炸機。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正在牽頭開展可行性研究,該項目現已進入概念設計和初步設計階段,目標是在2035年之前部署原型機,這一目標頗具雄心。
一位印度空軍高級官員對國內媒體表示:“現代戰爭已經突破了地理的限制,我們的核三位一體已經覆蓋了陸地和海上,但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在世界任何地方執行打擊任務的空中平臺。”
這位官員還指出,中國不斷增強的戰略轟炸機能力——特別是據報道處于研發階段的H-20隱形轟炸機以及美國快速部署B-21“突襲者”轟炸機,都要求印度做出相應的回應。
美國B-2轟炸機
據報道,印度國防部正在與俄羅斯和法國接觸,以促進技術轉讓,這可能會加快研發進度,并彌補從零開始建造戰略轟炸機所固有的技術挑戰。俄羅斯在建造Tu-160方面擁有豐富經驗,Tu-160是世界上速度最快、重量最大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最高速度為2.05馬赫,航程1.23萬公里,有效載荷超過40噸,因此被視為關鍵的設計和推進合作伙伴。
同時,法國正被接洽,希望其在航空電子設備、隱形材料和任務系統方面做出貢獻,這得益于法國在“陣風”戰斗機和未來第六代戰斗機(FCAS)項目上的研究成果。在推進系統方面,印度航空工程師目前正在評估兩種潛在方案:一是改裝俄羅斯用于Tu-160的NK-32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二是將美國通用電氣的F414渦輪風扇發動機改裝為雙發配置,并增加加力燃燒室以獲得遠程推力。
盡管后者需要復雜的許可和地緣政治協調,但在“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iCET)框架下,印度與美國不斷發展的國防關系可能會提供一個潛在的機會。ULRSA還將整合印度不斷增長的國產武器系統,包括“布拉莫斯-NG”——這是原始超音速導彈的更輕、更隱形的變體,預計射程在290-450公里之間,并且對雷達制導防御系統的規避能力有所提升。
將“布拉莫斯-NG”與轟炸機的內置彈艙整合,將使印度能夠對高價值目標(如敵方指揮中心、海軍打擊群和堅固的防空節點)執行快速、隱形的深度打擊任務。ULRSA有效載荷中的反輻射導彈和制導武器還將使其能夠執行壓制敵方防空系統(SEAD)任務,為戰時戰斗機的進入開辟通道。
此外,印度空軍設想將這款轟炸機作為印度“核三位一體”的核心節點,即使陸基和海基資產遭到破壞,也能提供可靠的二次打擊能力。通過這樣做,印度旨在強化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下的最低可信威懾態勢,同時增加戰略資產的部署靈活性和生存能力。
整個計劃與莫迪總理的“自力更生的印度”(Aatmanirbhar Bharat)運動密切契合,該運動旨在減少對外國的依賴,并使印度在2047年之前成為國防技術的凈出口國。戰略專家認為,ULRSA是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不斷擴大的力量投送的關鍵,特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PLAAF)的隱形H-20轟炸機預計將在本十年內亮相。
俄羅斯Tu-160轟炸機
印度部署類似平臺的能力不僅有助于平衡與中國之間不斷演變的空中威懾態勢,還能將印度的軍事影響力擴展到南中國海、東歐和非洲之角。這也將使印度能夠與美國的B-52和B-1B轟炸機或俄羅斯的Tu-95轟炸機一起參與多邊形式的戰略轟炸機巡邏,標志著印度成為真正的21世紀航空航天強國。
盡管該項目的路線圖雄心勃勃,但也兼顧了現實:官員們預計,鑒于機身建造、推進系統整合、隱形外形設計和武器適配的復雜性,原型機可能要到2035年左右才能準備就緒。
不過,印度國防規劃者認為這一時間表是可以接受的,因為B-21“突襲者”從概念到推出用了近15年時間,而中國的H-20已經研發了十多年,尚未確定具體的 operational 日期。
如果取得成功,ULRSA項目將成為印度自先進中型戰斗機(AMCA)以來開展的最大規模航空項目,其戰略影響可能也是最重大的。ULRSA項目估計成本可能超過50億美元,最終可能會組建一個由十幾架或更多轟炸機組成的中隊規模機群,部署在帕納加爾或坦賈武爾等加固空軍基地,并配備擴展的衛星指揮鏈路。
從長遠來看,印度執行洲際打擊的能力可能會成為地區平衡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在中國在印度洋地區存在感日益增大的情況下。隨著亞洲進入一個以隱形、速度和戰略射程為特征的時代,ULRSA很可能會定義印度空軍戰略能力的下一個時代。
【小編毒舌】本文譯自印度媒體,小編怎么說呢,實在無力吐槽——應該莫迪老仙是受了美國空軍B-2轟炸機從萬里之外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打擊的影響又開始惦記上了這隱形戰略轟炸機,而且這技術指標提得真是也不看看自己的實力,這種國之重器通過買買買就能攢出來那可真是便宜死老仙了……估計這PPT實在也整不明白,所以全網也不找到一張靠譜的照片,惟一的圖片還是外媒用GHATGPT畫的……
而從光輝戰機花了40年和阿瓊坦克半個世紀的研發歷程來看,這個高技術含量的國之重器,不整個百把十年怕是說不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