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堂食用鮮肉現炒,外賣用凍肉預制菜”相關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據《法治日報》消息,調查發現,不少餐飲店都在實行堂食和外賣的“雙標”策略。
堂食與外賣存在“雙標”
“客人來店里,肯定得用新鮮食材。羊肉串用的是當天現宰的羊肉,連蔬菜都是現洗現烤。你聞這香味,新鮮羊肉和凍肉烤出來完全不一樣。”河北某烤串店老板張先生說。
而外賣訂單則截然不同:統一使用冷凍肉,先油炸再電烤,8分鐘內即可完成接單到打包的全流程。張先生介紹,“冷凍肉提前腌制,加了不少香料,就算配送后口感變差,顧客一般也吃不出來”。
實行堂食和外賣“雙標”策略的遠不止這家烤串店。記者在北京、天津、河北多地走訪發現,這種做法相當普遍。
在多家主打“現炒”的小碗菜店鋪,服務員直接從冷藏柜取出預制菜包裝,加熱后倒入餐盒。而當記者在堂食點同樣的菜時,看到廚師現場翻炒。
曾經營快餐店的李先生透露,紅燒肉、糖醋排骨等“硬菜”外賣單幾乎全靠預制菜,“預制菜加熱5分鐘就能出餐”。
輔料差異同樣明顯
天津某菜館老板坦言,堂食炒菜用壓榨花生油,外賣則改用桶裝調和油;堂食米飯選用當年新米,外賣則使用價格低廉的陳米。
價格差異也是“雙標”的表現之一
酒水飲料是外賣加價的重災區。多家店鋪的可樂、雪碧等瓶裝飲料,外賣價格比堂食高近50%,且普遍標注“單點不送”。
以張先生的烤串店為例:可樂堂食3元,外賣5元;淀粉腸堂食5元,外賣5.18元;豆腐干3串堂食7.5元,外賣8.94元。
分量與加工流程的“縮水”更具隱蔽性
記者在某川菜館點同一道“魚香肉絲”,堂食分量明顯大于外賣。外賣餐盒底部被設計成凹陷狀,視覺上難以察覺差異。該店廚師透露,“外賣分量比堂食少20%至30%是行規”。
加工方式也大相徑庭
張先生演示:堂食烤串需炭火慢烤15分鐘,刷三次醬料;外賣則先油炸定型,再電烤2分鐘,刷一次預制醬料,“口感肯定有一定差別,但能保證30分鐘內送達”。
專家:需商家、平臺、監管等多方發力
多名商家和業內人士表示,外賣與堂食的“雙標”現象,是平臺、商家、消費者多方博弈的結果,背后交織著成本壓力、規則漏洞與監管難題。
張先生透露,一些平臺的滿減、折扣活動成本實際上多由商家承擔。在張先生的烤串店,一筆22.9元的外賣訂單顯示,商家需補貼11.5元(含配送費4元、超級吃貨紅包7.5元),平臺僅補貼3.5元。“不參加活動沒流量,參加了就只能從食材上摳成本。”
還有商家認為,平臺的配送時效和評分機制進一步加劇“雙標”。
北京一位餐飲店老板坦言,預制菜成本僅為現制菜品的60%。以糖醋排骨為例,現制需排骨150克(成本約8元),預制菜僅需5元,且省人工。“一家日均百單的店,用預制菜每月能省約1.5萬元。”
在此背景下,行業容易陷入惡性低價競爭,商家不斷壓縮成本,最終犧牲品質。
受訪專家指出,堂食與外賣“雙標”絕非簡單的經營策略,而是觸及法律底線與市場秩序的系統性風險,需從司法、平臺、監管三方面構建協同治理體系。
云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啟梁建議,平臺可以要求商家清晰、顯著標注商品屬性,如“預制菜”“冷凍復熱”“現場制作”等。某試點平臺數據顯示,強制標注后,預制菜訂單量下降23%,同時投訴量下降67%,說明透明化有助于建立合理預期。
“平臺的抽成機制、配送時效、評分標準等算法應公開,避免‘暗箱操作’壓迫商家。‘超時罰’等規則的威懾力不應超過法律規定,高傭金需與服務質量掛鉤。”王啟梁說。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律師付昭華還建議提高違法成本,對于多次違法的商家,可適用“退一賠十”,并納入失信名單;建立跨部門信用檔案,將行政處罰、投訴記錄、司法判決等信息聯通,實施“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推廣“明廚亮灶”線上化,讓消費者實時查看外賣加工過程。
“可以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勵外賣騎手、內部員工舉報違法商家,給予獎勵。”王啟梁說,唯有打破信息壁壘、提高違法成本、重塑監管體系,才能讓外賣與堂食回歸“同質同標”,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公平。
來源:法治日報、央廣網、中國青年報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
編輯:付琳丨責任編輯:張睿丨監制:白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