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地緣爭奪不斷加劇之時,一些國家又盯上了北極,成為各種勢力戰略角逐的新焦點,北極地區正迅速從邊緣走向中心。法國國防部于上周發布其首個《北極地區防御戰略》,這也是非北極地區國家發布的首個北極戰略報告,這一舉措影響著北極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
長期以來,北極地區在多邊監督下維持著相對和平與穩定的發展態勢。然而近年來,歐洲局勢的動蕩以及溫度上升導致的北極航線活躍,使得這片原本寧靜的極地發生了巨大變化。俄烏沖突的爆發更是成為關鍵轉折點,北極地區的權力斗爭被重新點燃。隨著芬蘭和瑞典先后加入北約,北極周邊八國已有七國成為北約成員,戰略格局的這一重大轉變,不僅凸顯了北極地區對歐洲、大西洋安全保障的關鍵意義,也加劇了區域內的競爭、軍事化以及對重要資源的爭奪。
北極地區有著豐富的資源儲備,像石油、天然氣以及稀土等自然資源儲量驚人。同時,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加速融化,意外地為全球貿易開辟了新的航道。其中,東北航道將歐亞之間的航行時間大幅縮短了將近40%,這無疑為國際貿易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活力。但機遇背后,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也在顯著加劇。現在各國紛紛將目光投向北極,試圖在這片新興的戰略要地搶占先機,劃分勢力范圍。而法國發布《北極地區防御戰略》,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希望增加在這個地區的軍事行動能力和政治影響力。
法國現在發布此戰略,有著明確且多重的戰略目標。
一方面,法國雖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北約盟國以及歐盟成員國,但不是北極國家,法國希望通過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確保自身能夠在該地區有效行動,加強在該地區存在的合法性。從更宏觀的層面看,法國是想通過此舉,保障自身在北極地區的行動自由與影響力,在北極事務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
另一方面,法國也著眼于保障自身及歐盟對北極地區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的獲取。今年6月15日,馬克龍專門跑到格陵蘭島,成為首位訪問這個北極國家的法國總統,除了承諾提供軍事援助外,馬克龍還表示要深化在稀土等關鍵礦產、能源轉型及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格陵蘭島擁有歐盟列出的34種關鍵礦產原材料中的24種,這些都是歐盟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關鍵材料。
為實現這些目標,法國在《北極地區防御戰略》中構建了三大戰略支柱:
“存在”支柱:旨在強化法國在北極地區活動的合法性。通過積極參與各類北極地區相關論壇,展示法軍在該地區的行動,協調政府各部門的北極政策,并深入開展情報搜集和環境數據研究,法國試圖全方位融入北極事務,為自身行動奠定堅實基礎。
“合作”支柱:旨在與北極地區周邊國家建立緊密的雙邊伙伴關系。法國計劃通過聯合演習、技能交流等方式,提升與北約盟國的協同作戰能力,同時,與在該地區活躍的歐盟國家開展合作,促進情報共享與后勤支持,以此增強自身在北極地區的影響力和行動能力。
“能力”支柱:強調研發適應北極極端條件的武器裝備。法國將加大對特種技術的投入,設計新型裝備并改造現有系統,同時涉足北極地區上空的宇宙空間,通過研發高緯度人造地球衛星和建設地面中繼站,實現對該地區的有效監控,提升應對安全和環境挑戰的能力。
法國《北極地區防御戰略》的發布,標志著法國從2016年《北極大挑戰》白皮書的政策倡導轉向實質性軍事布局,對當前北極地區地緣政治的爭奪將產生重大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