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25年前,美軍轟炸南斯拉夫駐中國大使館一事,造成3名中國記者遇難,此事曾一度點燃國人怒火。
而那位駕駛B2轟炸機飛行員托馬斯·布西耶,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同時還被提拔晉升,如今甚至成為了美軍副司令,負責核戰爭計劃。
那么,這件事情對于中國來說有何影響?
在國際慣例中,轟炸大使館的行為,無異于“宣戰”,1999年的春天,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長達78天的空襲。
在這些致命的空襲任務中,有一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B-2隱形轟炸機,代號“堪薩斯幽靈號”,它的駕駛者之一,正是時任飛行員的托馬斯·布西耶。
1999年5月7日的深夜,5枚JDAM精確制導炸彈從天而降,精準地摧毀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三名中國記者當場遇難,二十余人受傷,館舍淪為廢墟。對于這件事情,無數國人憤怒不已,
美方事后的解釋輕描淡寫:一場因“使用了舊版地圖”而導致的“誤炸”,這個說法,從誕生之初就無法令人信服。
大使館地處市中心,坐標世人皆知,周圍沒有任何軍事設施,怎么可能在精確制導時代被“誤炸”?
對于這次“誤炸”,沒有任何人受到懲處,相反,因在這次空襲中的“出色表現”,飛行員布西耶的胸前,多了一枚閃亮的銅質戰斗勛章。
轟炸事件后,他短暫調離一線,但僅僅一年后,便重返原轟炸機部隊,并晉升為中校。此后,他的職業生涯如同坐上火箭,一路綠燈。
2022年,布西耶晉升為四星上將,執掌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如今,更是被提名為美國空軍軍職的最高殿堂“空軍副參謀長”。
這一連串的提拔,讓那枚勛章的性質徹底變了味,它不再僅僅是個人勇武的證明,反而成了一種體系篩選的“通行證”。
美國軍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是阿富汗的平民傷亡,還是伊拉克的虐囚丑聞,涉事軍官往往全身而退,甚至照常晉升。
今天的布西耶,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只管駕駛飛機的飛行員,在7月16日,美國《空天力量雜志》網站報道,布西耶被任命為“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司令”,翻譯過來就是:美國所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所有戰略轟炸機部隊的總指揮。
讓一個轟炸過中國大使館的人,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核武庫“大管家”。
一旦他的新提名通過,作為空軍二號人物,他對美國核力量現代化和核戰略制定的影響力,將達到頂峰。
而這位“大管家”,恰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鷹派,尤其在對華戰略上。
他曾不止一次公開指責中國核武庫“擴張過快”,聲稱美國必須調整對華核威懾態勢,言下之意,就是要以更強硬、更具壓迫性的姿態來應對。
在他的主導下,美軍正加速部署新一代的B-21隱身轟炸機,并全力推進那個問題纏身、預算嚴重超標的新一代“哨兵”洲際導彈項目。
這一切,都在確保美國對任何潛在對手,都擁有絕對的、可隨時發動的核打擊優勢。
讓一個與中國歷史傷痕直接相關的強硬派人物,去執掌核武器的關鍵指揮鏈,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這項任命,像是故意為本已緊張的中美關系,注入了一個能隨時讓“血壓升高”的危險變量。
特朗普就是想傳遞的信號極具挑釁性,當初美國不僅當年炸了中國使館,現在還要把當年動手的人,放到一個能再次威脅更高位置上。
這無疑是對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最大諷刺,布西耶的晉升,就是美國這套強權邏輯最直白的體現。
從上世紀90年代,當中美軍事實力差距懸殊時,“銀河號”事件、臺海危機、炸館事件、南海撞機……一系列的屈辱和挑釁接踵而至。
而近十多年來,類似的事件大幅減少,并非因為對方變得仁慈,而是因為我們手中的劍,變得更長、更利了。
布西耶的任命,與其說是一個意外,不如是一種警鐘,它提醒我們,將國家安全的希望,寄托于對手的善意和“遵守規則”,是何等天真和危險。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和平不是求來的,而是靠實力爭取來的,我們發展國防力量,不是為了爭霸,而是為了守護國家的主權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未來的中國,將以更強大的實力、更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要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始終保持清醒,穩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