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幽深,井口不大,落入蘭若寺井中的蒲松齡卻遇見了一個豐富寬廣的奇幻世界。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世界,坐井觀天,卻墨影搖曳、引人入勝。
《長安三萬里》之后,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聊齋:蘭若寺》(以下簡稱《蘭若寺》)以“一寺一樹一井”為軸,用“井下故事會”的結構,串聯起五個光怪陸離的聊齋故事,再一次凸顯了中國故事的魅力,在銀幕上潑灑出一幅中國式浪漫的長卷:當張于旦背負魯瑛踏過黃泉彼岸花海,當聶小倩的旗袍在民國列車的風中翻飛,當畫皮妖褪去最后一寸人皮時眼角淚光閃現,還有蓮花公主帶我們看到的蜂巢里的大唐盛景,抑或嶗山道士穿墻不過落入井中看到的月亮——這些都讓人贊嘆:中國古典志怪傳統中的浪漫基因穿越時空在當代電影銀幕上復現時,依然動人。
21世紀以來,在電影工業和市場環境的共同淬煉中,中國電影開始了范式升級。受到世界電影范圍內奇幻電影的影響,加之中國文化中神鬼志怪敘事傳統的原發勢能,以及中國電影工業特效技術的長足進步,傳奇與西方魔幻類型結合而衍生的奇幻電影,形成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創作風潮,“國漫崛起”是其重要載體和表現。相較于真人電影,動畫電影處理此類題材的優勢在于敘事與視聽的想象力空間更大、可能提供的情緒價值更豐滿。在從中國古代傳奇中發掘敘事資源的同時,著重將其中的情感敘事放大,并進行符合當下語境和審美的現代性改造,在建構“神鬼傳奇”的奇觀性同時,將故事引入普通人更有共鳴的“世俗傳奇”的層面。雖有些部分并不完美,但整體上來說,《蘭若寺》是這一策略最新的成功范例。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作為中國傳統傳奇志怪小說的代表,具有豐富的文學性與道德倫理教化的意義,而聯通這兩者的是情與理,在“發乎情止于禮”“忘情而志公”與“一往而情深”“有情有義”之間,找到一條從傳統道德到當代主流價值觀的編碼策略,是《蘭若寺》著力在做的事情。情感的背叛與廝守、人性的貪婪與善良等,都是情與理的糾葛,而當這些進入“人鬼情”這一超越日常生活邏輯范疇的時候,超越“人鬼”的載體其實就是超越“生死”,那些在現實中無法盡情表達的超越生死的糾葛與情感,可以在想象中實現。由此,或可以說,生死之界的至情超越,是中國式浪漫的精神內核。
《聶小倩》《畫皮》《魯公女》這三個篇章中,“人鬼”與“生死”不僅直接相關,而且互為支撐與映射。特別是《魯公女》中書生張于旦為護送愛人魯瑛轉世輪回毅然共赴亡者世界、勇渡忘川背負愛人沖破幽冥封鎖從死亡命運中“強娶”的情節,這一來一回將“以生赴死”的決絕與“以死約生”的守候對仗聯通,把中國古典文學中“情至極處可通鬼神”的哲學具象化了。甚至原為“黑洞”或“刻板印象”的死后世界,也在銀幕上奇觀化、陌生化地呈現出來:開滿彼岸花的黃泉路上,引路燈為魂靈引路;高達丈余的黑白無常手持白幡肅立凝視;孟婆被塑造成滄桑智者——這個亡者世界肅穆卻不陰森,恢宏中浸透一絲禪機與詩意。當張于旦目睹愛人飲盡孟婆湯、步入往生門的時刻,淚水中說了一句“莫忘蘭若寺中那口井”,將16年后的重逢諾言埋入時光土壤。雖然兩人差一點因為“信息不對稱”而落入羅密歐與朱麗葉般的悲劇性命運,但中國式“超越生死”的努力,將“人鬼情未了”轉變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有時候,我們看到這樣的故事而喜歡乃至感動,可能禁不住會想:那些中國式浪漫的基因一直靜靜流淌在我們血脈中,遇到合適的情境,就會“現出原形”。
更進一步來說,在《蘭若寺》中女性覺醒的現代轉譯,是這樣的中國式浪漫基因合乎語境的進化?!短m若寺》中的女性群像,不再僅僅是蒲松齡筆下等待救贖的客體,而是閃耀著當代精神的主體光芒?!渡徎ü鳌分行∶鄯湟灾赡凵碥|守護蜂國子民的身姿,讓童真與勇毅在熒幕上綻放奇異之花,這樣頗具當代感的“閃光少女”能讓人同時心生敬佩與愉悅兩種積極的情感?!堵櫺≠弧防锱魅斯桓陌滓掠脑沟慕浀湫蜗螅R耳短發與素色旗袍在民國亂世中獵獵作響——當她被困于火車軌道面臨生死抉擇時,與寧采臣的“拯救愛人還是遵守陰陽法則”困境,已超越人鬼戀范疇,升華為個體對時代碾壓的抗爭。《畫皮》中陳氏那句石破天驚的“惡心”,既是向虛偽婚姻的宣戰書,又是千年父權桎梏下的覺醒吶喊。更具有“進化感”的是畫皮妖的塑造:當她在灼燒中消散時那句“我不過是想求一個家”的哀嘆,讓觀眾生出憐憫。這種對“反派”的人性化處理,使原配陳氏最終流露的不忍之色,充滿現代性的倫理張力。這些女子在魑魅世界中折射出的當代女性精神圖譜,讓古典故事煥發出直指當下的思想性。
在敘事與視聽上,《蘭若寺》也很有辨識度,可以說著力完成了傳奇志怪小說的文本改編與視聽還原與再造。毋庸諱言,敘事結構上的拼盤策略可能影響一部分觀眾的觀影預期與感受,但從另一方面說,“一拖五”依然有著某種整體感,小說原作者,以及蟾蜍與烏龜這兩種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里的“靈物”作為敘述人,按照時間線索以及“由人及己”的情感推進方式,加上解說、水幕、打破第三堵墻、停機改變故事走向再播等頗具“元敘事”和“元電影”意味的手段,不僅增加了各個故事之間的聯系,而且較為自由和松弛地找到了某種“當代感”。特別是從敘事視點這個角度來看,《聶小倩》這種清代講民國故事的“過去的未來感”,很有創意的新鮮感,也更好地縫合了奇幻與真實?!短m若寺》延續了追光“新文化系列”的“文武之道”,即“文戲武拍”與“一張一弛”。這不僅增加了故事沖突的外在可看性,也增加了影片敘事節奏的調節余地。同時,聲音設計與配樂也很好地為這樣的“文武之道”做了支撐。
在藝術形式上能夠打破視覺的禁忌,使影片創作在藝術和精神層面得到解放,這可以說是類型賦予動畫奇幻電影的創作優勢。因此我們或可以說,視聽美學的多元綻放,是中國式浪漫的當代載體。追光動畫在一部電影中熔鑄六種截然不同的美術風格,又能形成具有一致性的東方美學,其策略類似于《中國奇譚》,又比其更具有整體性?!渡徎ü鳌芬运蕰炄炯挤ǎ瑢⒎涑擦呅谓Y構化為童話王國,蜂蜜瀑布在巨型花朵間傾瀉而下,以“萬椽相接”的疊閣重樓構建超現實空間,建模復雜度和精度達到《深海》和《哪吒2》的級別,很好地為大唐盛世景象的呈現做了支撐?!懂嬈ぁ方梃b宋元文人工筆畫的技法與色調,烏頭花象征愛情毒性,群鴉驚飛暗喻危機降臨。月下蛻皮戲采用工筆重彩手法,皮膚如宣紙般層層剝離,凄美陰森的氛圍中流露出從容克制的古典美學境界??。第一個篇章《嶗山道士》故事上稍顯單薄,趣味和意味與后面幾個單元比也遜色一些,但它首創了國產動畫毛氈材質,千萬毛發量構建云霧仙境——據說王承穿墻時毛發黏滯拉扯的質感,單幀渲染竟需220小時。當觀眾穿行在毛氈仙境、宋畫庭院與蜂巢迷宮之間,或會有每一步都踏在中華美學的神經上的感覺。這種將傳統繪畫、民間工藝與數字技術交融的“東方奇幻現實主義”,標志著中國動畫在主題題材選擇、技術美學探索上正擺脫好萊塢范式桎梏,與時俱進地繼承和發展著中國動畫學派的傳統,不死守傳統水墨留白風格,通過高精度建模與光影效果增強視覺沖擊,在新時代構建新的中國動畫電影美學體系。
蘭若寺井壁流轉的“一拖五”故事,恰似六棱鏡,折射出中國式浪漫的豐富光譜:從《嶗山道士》的求道寓言到《蓮花公主》的童夢奇緣,從《聶小倩》的亂世情劫到《畫皮》的婚姻解構,最終在《魯公女》的生死超越中抵達情感巔峰。蒲松齡在井底評判眾生“見貪心、見真心、見亂世情、見夫妻情、見生死情”的喃喃自語,恰似對整部影片的注腳——在鏡花水月里辨虛妄與真情,浪漫主題如古寺鐘聲般余韻悠長。當井口天光再度照亮蒲松齡案頭的硯臺,我們或許可以過度闡釋一下:蘭若寺即是華夏大地的精神縮影,那口古井是穿越時空的文化血脈,中國式浪漫從未在傳奇故事中死去,它如那些超越生死的魂魄一般,只是在等待新的容器重生,與喜歡它的事物重逢。
電影里蘭若寺廟門上原本有這一上聯:“一方凈水由有相處知虛妄”,故事結束時作為劇中人的蒲松齡補了下聯:“幾則亂譚自無稽間見真情”,此篇小文結尾處筆者斗膽狗尾續貂一個橫批:“中國式浪漫”。
(作者系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
原標題:《《聊齋:蘭若寺》:井下故事會講透中國式浪漫》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黃瑋
來源:作者:程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