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每一次集體亮相,都是無聲的排位較量。
中國郵政聯合國乒的活動現場,看似隨意的站位,暴露出當下國乒的真實地位。
王楚欽、王曼昱居于兩側,孫穎莎穩(wěn)穩(wěn)站在C位。
這次C位站定孫穎莎,早已不再是意外。
孫穎莎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是在2017年日本公開賽。
當時,她擊敗包括陳夢在內的多位強敵,年僅17歲就奪得女單冠軍。
隨后在中國公開賽中取得亞軍,21天時間內從無名小將“空降”世界前十,孫穎莎刷新了國乒史上記錄。
她的表現一路高開高走。
不到17歲便斬獲成人賽事桂冠,迅速成為國家隊重點培養(yǎng)對象。
隨后的比賽孫穎莎以驚人的穩(wěn)定性在WTT賽事中實現斷層領先,目前已手握19個WTT系列單打冠軍,遠超其他選手,被譽為“女單之王”。
在三大賽事中,她已獲得四枚單打金牌,成績堪稱現役最優(yōu)。
更重要的是,自2022年登頂世界排名第一以來,她保持了157周蟬聯的紀錄,無人能敵。
2025年美國大滿貫,孫穎莎未能進入8強,外界將其成績下滑歸咎于教練邱貽可,引發(fā)輿論風波。
隨后人民日報發(fā)文宣布孫穎莎成為全國青聯常委。這一身份的確立不僅代表競技上的認可,更是對其在青年群體影響力的正式背書。
這份身份的官宣恰逢孫穎莎在大滿貫賽事中的失利之際,人民日報的“無聲回應”,用青聯常委這一頭銜,穩(wěn)住了孫穎莎公眾話語權,也為教練組解圍。
孫穎莎由運動員身份擴展為國家級青年代表,躋身常委,成為74年來體育界最年輕的常委代表。
此次C位,不僅由戰(zhàn)績決定,這背后,是官方對她政治素養(yǎng)、公眾形象、榜樣力量的多重認可。
在王楚欽、王曼昱同為奧運冠軍的前提下,孫穎莎的雙重優(yōu)勢令其脫穎而出——成績更優(yōu)、身份更重。
站在舞臺C位,她的形象既符合競技時代要求,也符合新時代青年領袖的標準。
王楚欽在此次活動中的位置雖靠近核心,卻仍落于C位之外。
若放回數年前,這樣的站位尚屬理所當然。
2019年王楚欽在三大賽初登場,他與馬龍搭檔獲得男雙冠軍,首次出戰(zhàn)便摘得獎杯。
那時,他只是“龍隊”身后的影子。
2022年,戰(zhàn)局徹底轉變,WTT澳門冠軍賽,他連續(xù)擊敗世界排名前十的對手,奪得冠軍,引發(fā)外界關注。
同年新鄉(xiāng)世界杯,國乒主力樊振東爆冷出局,使得原本由他鎮(zhèn)守的上半區(qū)出現空缺。
作為場上僅存的中國選手,王楚欽必須獨自承擔起整個下半區(qū)的比賽任務,對戰(zhàn)張本智和等強敵。
他扛住巨大挑戰(zhàn),連克強敵,最終奪冠。這次比賽后也讓王楚欽躋身國乒主力之位。
2023年,王楚欽斬獲亞運會四金,完成個人在多項賽事中的自我突破。
進入2024年,他繼續(xù)高強度參賽,六站賽事中攬獲四冠,包括亞洲杯與世乒賽重量級賽事,成績無可挑剔。
這次美國大滿貫中,他也是一個人守住了男單這枚分量極重的金牌,在決賽中力克日本選手張本智和,送給對手交戰(zhàn)8連敗。
但在洛杉磯奧運周期,男單項目中他仍面臨激烈競爭。
由于巴黎奧運賽場男單早早出局,其“國乒一哥”之位尚未完全坐穩(wěn)。
在合照中,他雖位于王勵勤側旁,但未居中,說明其核心地位仍在逐步確立中,他與林詩棟形成對稱,預示二者在新周期中將并駕齊驅。
值得注意的是,王楚欽也是孫穎莎在混雙項目的長期搭檔,兩人合作拿下多個大賽混雙金牌,是國乒目前最穩(wěn)定的組合之一。
這種“雙線作戰(zhàn)”能力加持,使得他在隊中保持高出鏡率,但就個人成就而言,王楚欽仍需彌補三大賽單打金牌數量的差距。
王曼昱的站位一度引發(fā)爭議,有聲音認為以她過往戰(zhàn)績理應更靠近中央。
但將視角放回數據上會發(fā)現,她所面臨的處境恰是“三強并立”格局下的典型尷尬。
2018年,年僅19歲的王曼昱就在亞運會上奪得女單冠軍,隨后又拿下全錦賽金牌,開啟高光時刻。
2021年世乒賽,她連續(xù)戰(zhàn)勝三位隊友奪得單打冠軍,在國乒內部競爭中脫穎而出。
同年,她還拿下全運會女單桂冠,雙線成績皆屬頂尖。
到2024年,王曼昱九大賽已拿下七項桂冠,僅差世界杯和奧運會單打金牌。
但她在世界排名、穩(wěn)定性和曝光度上,仍不及孫穎莎。
尤其是在WTT賽事累積數量上,她與莎莎的斷層尤為明顯:前者5冠,后者則高達12冠。
在剛剛過去的美國大滿貫中,她在爆冷輸給朱雨玲后,無緣8強。
這一失利,不僅導致成績下滑,也讓她在媒體表現層面處于弱勢。
朱雨玲作為經歷癌癥復出重返巔峰的老將,她的奪冠被賦予更多價值,進一步遮蔽了王曼昱的表現。
這次王曼昱在合照中居于一側,實則反映當前隊內競爭的等級排序。
冠軍數量不及孫穎莎,個人賽影響力也略遜于王楚欽,加之近期成績未有新突破,使得她難以在視覺中心區(qū)域占據位置。
王曼昱作為女隊“穩(wěn)定核心”的作用不可低估。
她具備強悍的內戰(zhàn)勝率、連續(xù)大賽表現力及心理抗壓能力,尤其在隊內多次打出關鍵勝局,穩(wěn)固了女隊對外作戰(zhàn)的整體戰(zhàn)力。
她的挑戰(zhàn),不只是戰(zhàn)勝對手,更是突破“中堅”向“核心”的壁壘。
若未來能在奧運單打項目中突破,這樣的“邊緣站位”或許將成為下一個階段的起點。
此次活動中,新上任的乒協主席王勵勤也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作為昔日國乒男隊的領軍人物,他如今以領導身份到場,既是對新一代球員的支持,也是對乒乓精神的傳承延續(xù)。
站在合照中央的他,不再執(zhí)拍,卻依舊是這支隊伍最堅實的后盾。
沒有永遠的C位,也沒有永遠的邊緣。
孫穎莎的C位,源于四枚三大賽金牌與157周世界第一的積累。
王楚欽與王曼昱的靠邊站,不是失意,而是對強者的尊重。
這張合照,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次提醒:競技場上,位置從來不是固定的,它屬于真正能把握機會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