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講解《解厄學》對曾國藩的影響。
對古人的經驗和智慧,曾國藩最開始和我們一樣倔強,認為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東西,早已落后,并不愿意去接受。
比如《解厄學》中的這句話,曾國藩最開始也不相信,直到他去實踐后,才徹底醒悟。
為官之人,一定要將《解厄學》這句話,牢記于心。
這句話很簡單:
鋒者,厄之厲也。
意思是說:顯露鋒芒,是使困厄加劇的原因。
并不是每個人都理解這句話,曾國藩也是在經歷困厄之后,才真正明白古人的智慧。
一、曾國藩初露鋒芒。
什么人容易顯露鋒芒?在仕途上,往往是一些有才學,得到領導器重的人。
咸豐三年(1853年)初,曾國藩在家丁憂期間,得到咸豐皇帝重用,被“奪情”出山,出任湖南團練大臣,到長沙練兵。
曾國藩到了長沙后,鋒芒畢露。
一是喧賓奪主,接管了全省的社會治安工作。
朝廷在給地方團練大臣的權限中,有“搜查土匪諸事務”一項。
曾國藩為了迅速開展工作,將朝廷給予他的權限擴大,對妖言惑眾者,以及逃兵、逃勇、匪徒、痞棍等人員,都納入他的打擊范圍。
曾國藩給出了理由,那就是這些違法犯罪人員如果不進行嚴打,就會逐漸擴大,危害江山社稷。他認為太平軍就是因為地方官員對社會治安治理不力,才形成氣候,讓朝廷難以根治。
這是曾國藩的本領,他總能把一件事與大清王朝的安危聯系起來。咸豐皇帝對曾國藩的主張也很重視,支持他要放手做,把該剿的土匪全部剿滅。
二是成立“審案局”,把地方官員的辦案權限剝奪。
有了咸豐皇帝的旨意,曾國藩變得更加霸道,他成立“審案局”,不僅有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權力,還可以獨立審案。
在曾國藩的強力推動下,僅僅四個月時間,他就親自處決137名犯人。
由此可見,曾國藩在工作中是非常強勢的。
二、陷入困厄中的曾國藩,徹底醒悟。
在官場上,鋒芒畢露的人,一定會遇到困厄。
出任湖南團練大臣后,曾國藩在工作中雖然雷厲風行,把事業干得轟轟烈烈,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在古代,辦案是地方官員的主要工作,也是他們斂財的主要渠道。曾國藩把各種案子抓在手中后,地方官員們對他恨之入骨。
綠營與湘軍的一場爭斗,徹底讓曾國藩陷入絕境。
在湖南提督鮑起豹的慫恿下,綠營士兵與湘軍發生械斗,曾國藩本想借助這次機會,好好整頓一下軍紀,于是給鮑起豹發去一份文書,要他嚴懲帶頭鬧事的士兵。
鮑起豹勃然大怒,他一面把帶頭鬧事的士兵捆綁起來,大張旗鼓地給曾國藩送去,一面慫恿他的親兵去圍攻曾國藩的公館。
雙方再次發生沖突。綠營士兵與太平軍作戰很弱,但同室操戈,他們的戰斗力立即就表現出來了,曾國藩的護衛不敵,被打退后,有綠營士兵吵嚷著要取曾國藩的性命。
在護衛們的拼死保護下,曾國藩得以逃到隔壁的巡撫衙門,這才躲過一劫。
不過,巡撫駱秉章的處理方式,讓曾國藩徹底陷入絕境。
駱秉章公然偏袒鮑起豹以及綠營士兵,讓曾國藩的威望降到冰點,無法繼續在長沙練兵了。
曾國藩這才真正意識到,鋒芒太露,過于表現自己,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了。
這次教訓是深刻的,曾國藩立即改變工作思路,通過示弱的方式,到偏遠的衡陽去練兵,最終將湘軍練好。
后來,曾國藩即使攻下金陵,取得天下第一奇功,他也沒有過于表現自己,而是對名利不斷退讓,隱藏鋒芒,讓自己得以善始善終。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解厄學》(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或者AI生成,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