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初中地理的都知道,在中國及其周邊地區,有一個獨特的地理名詞,那就是東亞,也就是亞洲東部的意思。
東亞一共5個國家,分別為中國、朝鮮半島上的朝鮮、韓國,一衣帶水的日本,以及從中國分離出去的蒙古。
這些國家,曾深受中國影響幾千年,是中華文明圈的一員。
當然,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東亞國家也走上了不同的選擇,甚至有些國家對于他們曾經的宗主國還頗為仇視。
但無論如何,這些國家受中國的影響是極為深的,深到就連主體民族的比例,都十分相似。
比如,中國雖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但是,主體民族漢族占據絕對優勢,在90%以上。
而其他東亞四國的情況則更為夸張,日本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宣稱自己是單一民族國家。
雖然這一說法被日本國內的少數民族抗議,并改了稱謂,但是,日本的主體民族數量依然占據了98%以上的人口比例,事實上依然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
朝鮮和韓國就更不用說了,這兩個在國家和民族問題上一直走極端的半島國家,雖然境內有不少外來打工者,但已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單一民族國家。
外蒙古倒是例外,外蒙本身就是中國分離出去的,并不能代表蒙古,更何況,世界上世界上的蒙古族60%以上在中國,中國才是最能代表蒙古的國家,而外蒙古,本身就是一個列強侵略下的畸形產物。
所以,東亞各國,大都是一個主體民族占據絕對優勢的國家,這確實與歐美等西方國家截然不同。
比如,民族主義起家的俄羅斯,靠著主體民族將其領土擴展成世界領土第一大國,但是,如今俄羅斯的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也只占到了其人口的77%多,雖然有優勢,但并不絕對。
德國、法國、英國的國家也差不多,雖然他們也都擁有一個十分清晰的主體民族,但是,隨著移民的涌入和生育率的下降,他們都面臨著主體民族比例下降的困擾。
更為糟糕的是,如英國這樣的國家,雖然曾一度稱霸全世界數百年時間,但是,卻有著相當糟糕的民族同化能力。
因此,在英國最鼎盛時期,不但讓咫尺之遙的愛爾蘭分離出去,甚至其本土大不列顛島的蘇格蘭、威爾士等,也愈發顯示出離心離德的趨勢。
至于以移民為主的美國,就更不用多說了,這個建立在西方殖民者基礎上的移民國家,從始至終都是一個散裝的國度。
除了歐美等發達國家之外,占據絕對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也都差不多。比如,我們的近鄰、雄心勃勃的印度,不僅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沒有多大優勢——只占到了印度總人口46%的比例,而且哪怕現如今,印度都沒有一個被各民族掌握且認可的統一語言。
所以,這個世界的現狀是,除了東亞五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其實都沒有一個絕對多數的優勢民族,多個民族聯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散裝的聯邦或邦聯制國家,才是主流。
那為什么以中國為首的東亞國家這么特立獨行呢?
這當然與中國的文化有很大關系,如今世界占據優勢的是以西方國家為主的西方文明。他們的文明本身,就是建立在基督和海盜文化基礎上的。
這樣的國家雖然曾強盛一時,而且開啟了現代工業革命,但是,他們的本質并沒有什么變化,依然是散裝為主,對于其他民族的同化能力很弱。
其實,西方國家和民族之間差異性是很小的,小到甚至不同的語言彼此都能聽懂。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比利時和荷蘭,這些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差別,甚至沒有中國兩個省大,但是,他們依然強調彼此獨立。
而中國則截然不同,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讓我們奠定了大一統的思想。
所以,縱然歷史上有過分裂和割據,但是,所有中國人都會默契地承認一個現狀,那就是:天下大勢,久分必合,中國的未來仍是要統一的,唯一不同的是誰完成這個統一的動作而已。
因此,在我們彼此高度文化和國家認同的基礎之上,中國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個雖然因為地域有所差別、但是文化上卻高度認同的主體民族。
而曾是中國的藩屬國、被中原王朝影響了幾千年的其他東亞各國,自然也是如此。
雖然近代中國的衰落,某些國家還數典忘祖,擁抱西方國家,但是,中華文明圈對他們的影響依然根深蒂固。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如今的不斷崛起,重新回到我們應有位置的中華文明,必將對東亞乃至于更廣范圍內的國家和民族,帶來更深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