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問題同樣來自于網友的提問,他說他每天按時吃他汀類藥物,已經一個月了,血脂已經達標了,但體檢時卻發現血糖超標了,該怎么辦?其實這個問題并不是個例,許多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朋友,都有類似的困惑。
作為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的兩大基石之一,他汀類藥物確實拯救了無數生命,但隨之而來的血糖異常,卻讓用藥的朋友陷入兩難,繼續服藥怕血糖失控,擅自停藥又擔心心血管出現問題。今天,就讓張醫生和朋友們一起破一破這個困局。
首先必須強調一點,幾乎所有的他汀,對血糖都可能造成不利的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中國藥監局都明確警告:他汀類藥物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及糖化血紅蛋白異常。大規模研究也顯示,服用他汀的糖尿病朋友,糖化血紅蛋白平均會升高0.12%,相當于血糖升高1.3mmol/mol。對于非糖尿病朋友,新發糖尿病風險會增加9%-18%。
聊到這里問題就出現了,他汀為何會引發這種副作用呢?主要有3方面原因:第一,他汀會抑制胰島β細胞的鈣離子通道,削弱胰島素的生產能力;第二,它降低了脂肪細胞的葡萄糖轉運蛋白活性,阻礙血糖進入細胞;第三,它損傷了肌肉線粒體功能,減少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正是這3方面的影響,導致了血糖出現異常。
有一定醫學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糖尿病可是“三高”之一,它對健康的危害也是觸目驚心的。既然高脂血癥和糖尿病對健康的危害不分伯仲,那么,吃他汀出現血糖異常的朋友,還有必要繼續吃下去嗎?
其實關于這一點,指南早就給出了答案,他們強調的是:“他汀預防心梗腦卒中的收益,遠超其引發糖尿病的風險。” 《英國醫學雜志》2015年的研究數據表明,每出現1例他汀相關的新發糖尿病,同時避免了5.4例心血管事件。從這些數據上看,收益是遠遠大于風險的。朋友們要搞清楚這個邏輯,即便是真的出現了糖尿病,它也不一定會出現并發癥,所以才說,收益遠遠大于風險。
聊到這里,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話雖然這樣說,但如果真的遇到血糖超標了,該怎么辦呢?其實,具體應對策略還是挺啰嗦的,它需要根據具體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處理措施,醫生們依據不同的血糖水平,把人群分為3種:
1、血糖輕度升高,空腹血糖<7.0mmol/L,我們要優先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減少精制碳水攝入等,3個月后復查糖化血紅蛋白。多數朋友的血糖可以回歸正常軌道。即便沒有恢復正常,也不需要擔心,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點降糖藥物,一般都可以達標。
2、持續血糖異常,空腹血糖>7.0mmol/L,這類朋友在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有2個方案可供選擇,一是換用低風險他汀,首選匹伐他汀,因為它的升糖風險最低,次選普伐他汀;二是降低原藥劑量,例如把阿托伐他汀從20mg減至10mg。注意了,不管選擇哪種方案,必須保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達標為前提。
如果血糖仍然不達標,或合并糖尿病高危因素,比如肥胖、家族史等,這時候需要啟動“降脂-控糖”聯合方案,在繼續他汀治療基礎上,加用降糖藥,如果沒有禁忌癥,張醫生建議使用列凈類降糖藥,比如恩格列凈、達格列凈、卡格列凈等,這類藥物除了能降糖外,還能保護我們的心臟。
3、如果出現了嚴重不耐受,血糖持續>10mmol/L,這種情況比較嚴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轉換替代藥物,注意了,敲黑板了,雖然是建議換藥,但切忌自行停藥,以免發生不良后果。
聊到這里,第3個問題就出現了,如果我們必須換藥,有哪些方案可以選擇呢?指南在這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意見,可選擇的藥物有7大類,為了防止朋友們混淆,張醫生只選擇其中最常用的3類藥物:
1、膽固醇吸收抑制劑:朋友們最為熟悉的就是依折麥布,它是通過阻斷膽固醇的吸收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的,研究發現,它可以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15-22%,且不影響血糖水平。可單獨使用,也可與低劑量他汀聯用。但需要提醒朋友們的是,這類藥物屬于千年老二,一般情況下,只用來打輔助,很少用它去打主力。
2、PCSK9抑制劑:代表藥物包括阿利西尤單抗、依洛尤單抗等注射制劑。它們能在不干擾血糖的前提下,強力降低壞膽固醇50-70%,尤其適合高危心血管患者。但這種藥物也有自己的缺點,最重要的就是價格昂貴,而且需要注射使用,這無疑會影響到治療的順應性。
3、中成藥:如血脂康膠囊、支壁肽膠囊、松齡血脈康膠囊等,這些藥物含有紅曲、山楂、澤瀉等成分,具有綜合調節血脂的作用,適用于輕度高脂血癥的朋友。
注意了,再次敲黑板了,雖然這些藥物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作為他汀類藥物的替代選擇,但它們的療效和安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和驗證。直到目前為止,他汀類藥物仍然是使用最廣泛,且療效最明確的降脂藥物,尤其在心腦血管疾病二級預防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提醒朋友們的是,無論選擇哪種方案,定期監測都是必要的,很多朋友看到這里可能又要吐槽,他們會問:張醫生,你是不是又窮瘋了,怎么總讓我們去醫院,你不知道,一旦到了醫院,既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張醫生自己也當過病人,深深知道,在醫院期間的焦慮和不安。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與這些不好的感覺比起來,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更為重要。
我們都知道,凡是選擇,都有代價,那些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早在暗處標好了價格。所以,我們真的不能掉以輕心。建議在用藥后第3個月開始復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異常者需每3個月追蹤一次,直至穩定。
除了血糖外,朋友們還要監測血脂,必須保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每半年全面檢測一次,平穩之后,可以一年復查一次。除此之外,還需要監測肝功、腎功和肌酸激酶等指標,這些都是為了預防副作用的發生。
最后,想和朋友們說的是,做醫生永遠是戴著鐐銬跳舞,我們不能奢望完美,永遠沒有完美的治療方案,我們只能用種種不完美,拼湊出一個接近完美的方案。
今天的內容就聊到這里,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我會帶您了解咱們國內最前沿的醫學知識,我是張醫生,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