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已故企業家近日風評陡轉,知情人士的爆料層出不窮,頗有墻倒眾人推之憾。
本人依舊欽佩某企業家的創業之功,其私德八卦難辨真偽,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裝逼犯”一稱采自網絡狎語,反應了網民對某行為的不屑與反感,非本人作出的道德判定。
本文僅順著網民的這種思路,就當前某企業家那糟糕的風評,交流一下裝個好逼的困難之處,以及為何如此難辦,這種裝逼犯卻依然盛產不絕呢?
結論先行,一方土地倘若盛產你討厭的裝逼犯、偽君子,大約你就是助其孳生的一粒塵土。
裝逼犯的故事最難編,特別是裝仁義道德的逼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它時常違反人性。
在激烈地生存競爭中,仁義道德還時常不利于最終的獲勝,故而那些功成名就的裝逼犯往往有著難以自圓的道德故事。
可是,老百姓太渴望英雄了,太希望擁有一個護佑安全感的不動產了。
他心念蒼生,以造福大眾為畢生之理想;他生活樸素,既不愛器物美食,也不貪欲好色;他為夫、為父皆有稱道之處,為兄、為尊、為領導更是千古楷模。
《三國演義》的作者大概就是想創造一個這樣的完美角色,但編著編著卻發現越來越難編,讀者們也越來越不買賬,于是便出現了魯迅的評價:欲顯此人之長厚而似偽。
倘若我們認真閱讀《三國演義》就會發現,作者還真的沒有讓讀者只能看到他長厚的一面,倒未必是因為他不想這么做,而是按照這個理想的模式,整個故事就沒法往下編了,或者即使編出來了也沒人喜歡看,因為人只會按照自己在活中的常識和邏輯去理解故事,進而選擇共鳴或抵觸。
當拒絕了陶謙的三讓徐州,讀者們可以接受,畢竟那時候的他尚年輕,天下的地盤也還多,漢室的影響力也還尚可。
當拒絕占據荊州時,讀者們也接受了,畢竟遵從劉表的遺愿輔佐劉琦也是一條出路。
可隨著形勢的崩壞,可以合情合理去占據的地盤越來越少,雖說在一言難盡的操作中占了荊州,可這點地方哪夠支撐起鼎立的格局?
當占據了益州,這位仁厚的尊者對投降的劉璋解釋說:“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也!”
連他自己都知道,如此仁義下去,故事就沒法往下繼續了。
只是作者依然希望可以繼續維護住他的仁德形象,所謂的“勢不得已”,那就是咱不缺“背鍋俠”。
益州將領張任被俘后誓死不降,作者特別強調他不忍心殺害,但卻可以由下屬操刀。
即便是占據益州這樣的結果,他的初衷是不想的,這都是雙方下屬擦槍走火所致,一個不小心就哧溜進去了。
大幾百年過去了,我都能感受到作者的糾結,咱就不能不塑造一個完美的英雄嗎?
其實這個逼早就沒法裝圓潤了!
當孫權認準了出身貧寒、履歷艱辛的他沒有享受過生活,才敢用嫁妹子的辦法“扣留”他。
生活樸素不好色,竟然連這一點都沒法滿足老百姓的期待。
只怪作者把故事編到了這里,孫權要不動干戈地扣留他,總得有個說得過去的邏輯吧。
作者無法強扭人性,只能按照符合生活邏輯的面目任由故事發展。
打了這么多年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打了這么多年的硬仗、勝仗,能全靠仁義道德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