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家庭矛盾最難解決的就是錢的問題",這句話我深有體會。尤其在那些貌似和睦的家庭中,錢往往是那根隨時可能引爆一切的導火索,而兄弟姐妹之間的經濟糾紛更是讓人身心俱疲。
很多人明明心里有氣,卻礙于親情不敢說,不敢問,最終憋出一肚子委屈,甚至導致親人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今天,我想講述一個關于家庭、金錢和公平的故事,也許你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叮"的一聲,手機微信提示音響起。我放下手中的工作,點開消息,是老媽發來的水電費單據照片。
"小秋,這個月的水電費,你轉給你哥吧,一共327元。"老媽在消息后面補充道。
我皺起眉頭,手指在屏幕上懸停了幾秒。這已經是今年第六次了,每次都是同樣的套路:老媽發賬單給我,讓我轉錢給住在老家的大哥,然后大哥去繳費。
按理說,這不是什么大事。但問題在于,這半年來我"轉給大哥"的水電費,大哥從未承認收到過一分錢。
"媽,我能直接轉給您嗎?"我試探性地問。
"你哥說他手機壞了,轉不了錢。你發給他比較方便。"老媽迅速回復。
我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不快。大哥李強今年四十歲,比我大八歲,在老家開了個小超市,生意還不錯。而我在城里打拼,每個月還背著房貸。
"好的,我馬上轉。"我簡短地回復老媽,然后切換到與大哥的聊天界面。
"哥,媽讓我轉水電費給你,327元,你收到后記得去交一下。"我發出消息的同時,也轉了錢過去。
五分鐘過去了,沒有回應。十分鐘,二十分鐘...一個小時后,大哥終于回復:"沒收到啊,你確定轉對了嗎?"
我的太陽穴突突直跳。這樣的對話已經重復了無數次,每次都是相同的結果——我轉錢,他說沒收到,然后老媽會說:"可能銀行系統出問題了,你再轉一次吧。"
而我,像個傻子一樣,又會乖乖地再轉一次。
但今天,我決定不再忍氣吞聲。
"哥,你確定沒收到?"我盯著手機屏幕,手指微微發抖。
"真沒收到,你看看是不是轉錯了?"大哥的回復依然輕描淡寫。
我打開微信支付記錄,截了個圖,發了過去:"你看,轉賬記錄顯示'已收錢',你再確認一下。"
大哥那邊沉默了幾分鐘,然后回復:"哦,可能是我沒注意。不過最近賬戶有點問題,錢好像沒到賬。"
我冷笑一聲。這個借口我已經聽過無數次了。
"那我再轉一次吧,這次你注意查收。"我故作善解人意地說,同時飛快地打開電腦,登錄了自己的網上銀行。
我不是沒有懷疑過大哥在騙我。但每次想到這種可能,我都會自責——怎么能這樣懷疑自己的親哥哥呢?也許真的是系統問題,也許他真的沒收到。
但今天,我決定用證據說話。
打開網銀后,我查詢了過去六個月的轉賬記錄,每一筆"水電費"的轉賬都清清楚楚地顯示著:轉賬成功,對方已收款。
我截取了這五張轉賬記錄的截圖,手指懸在"發送"按鈕上,猶豫了一下。
就在這時,老媽打來了電話。
"小秋啊,錢轉給你哥了嗎?他說還沒收到呢。"
"媽,我已經轉了,微信顯示他已經收到了。"我盡量保持平靜。
"那可能是他沒注意看。你再轉一次吧,別為這點小事跟你哥鬧矛盾。"老媽的語氣里帶著一絲懇求。
我握緊了手機:"媽,我這半年已經轉了六次水電費了,每次他都說沒收到,我又得重新轉一次。您算一算,這已經一千多塊了。"
"哎呀,可能真的是他的手機有問題。你別小氣,你哥在老家照顧我和你爸,不容易。"
聽到這句話,我心里的火蹭地一下竄了上來。大哥住在老家,開著超市,根本就是為了照顧生意方便,而不是為了照顧爸媽。而且,爸媽的大部分生活開銷,都是我每月按時打過去的。
"媽,我不是小氣,我只是想搞清楚我的錢到底去哪了。"我努力控制著情緒。
電話那頭傳來一聲嘆息:"行吧,你們兄妹倆自己商量。"
掛了電話,我盯著那五張截圖,一咬牙,全部發給了大哥,然后補了一句:"哥,這是過去六個月我轉給你的水電費記錄,每一筆你都收到了,一共1953元。如果你真的沒拿到這些錢,那我們可能需要報警了,畢竟這么多錢不見了。"
大哥半小時沒有回復。我的心跳越來越快,手心也開始冒汗。就在我以為這事要這么僵持下去時,大哥突然回了一條語音。
我點開語音,大哥的聲音聽起來既憤怒又尷尬:"你什么意思?懷疑我騙你錢?我是你親哥!不就幾百塊錢嗎,至于這樣嗎?"
"不就幾百塊錢?"我將這句話在心里重復了一遍,感到一股怒火直沖腦門。
"哥,如果不是幾百塊錢,你何必一次又一次地說沒收到?"我盡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平靜,但字里行間已經掩飾不住怒意。
大哥的回復更加暴躁:"我忙著照顧爸媽,還要管店,哪有時間記這些瑣事!你在城里工資高,這點錢對你算什么?"
我深吸一口氣,忍住了爆發的沖動。是的,對我來說這不是一筆大錢,但這是原則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揭露了一個我一直不愿面對的事實:我的親哥哥在利用我,而且毫無愧疚之意。
"哥,我不是計較這點錢。但你為什么要撒謊?如果你有困難,直說就是了,我不會不幫你。"
大哥沉默了片刻,然后發來一段長語音。我點開聽,他的聲音低沉了許多:"行了,別說這些沒用的。你不就是想證明我拿了你的錢嗎?是,我拿了,那又怎樣?當年你上大學的學費還不是我出的?我在老家照顧爸媽,你在城里瀟灑,現在跟我計較這幾百塊?"
這句話如同一記重拳打在我的心口。是的,十五年前我上大學時,家里確實拮據,大哥那時剛工作不久,確實幫我出了一部分學費。但那之后,我不只是償還了那些錢,還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幫助家里。
更何況,大哥所謂的"照顧爸媽",不過是住在同一個院子里,而實際上的照料工作多數時候還是落在爸媽自己身上。
我正要回復,手機又響了起來。這次是老爸打來的。
"小秋,你跟你哥吵什么呢?他氣沖沖地跑來跟我們說你不孝順,說你連水電費都不愿意出了。"老爸的聲音充滿困惑。
我一時語塞,不知從何解釋。就在這時,我收到了妻子小雨發來的微信:"老公,別跟他們爭了,你每個月給父母的錢都夠他們用三個月的了。你哥這是把你當提款機!"
小雨的話讓我瞬間清醒。是啊,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關乎尊重和誠信的問題。
"爸,事情不是這樣的。"我緩緩開口,然后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解釋給老爸聽。
聽完我的解釋,老爸沉默了很久,然后嘆了口氣:"我會和你哥談談的。你別生氣,畢竟是親兄弟。"
掛了電話,我坐在沙發上,心里五味雜陳。這件事遠遠沒有結束,而是揭開了我們家庭多年來壓抑的矛盾。
"小秋,你知道嗎,我一直覺得你對家里太好了,他們卻從來不懂得珍惜。"妻子坐到我身邊,輕輕握住我的手。
我靠在她肩上,閉上眼睛:"我只是不明白,為什么親人之間連最基本的誠實都做不到?"
小雨摟住我的肩膀,手指輕輕梳理著我的頭發,那種親密的安慰讓我緊繃的神經稍微放松了一些。
"也許是時候和家里人好好談談了,把這些年的事情都攤開來說。"小雨溫柔地說。
她的話讓我想起了許多往事,那些我一直試圖忽略的不公平待遇,那些我為了家庭和諧而選擇忍讓的時刻。也許,正如小雨所說,是時候改變了。
我拿起手機,翻看著那五張截圖,內心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