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
“見字如面·融鑄成長”2025年京藏疆青蒙“融鑄式”教育協作系列活動展示7月16日晚在北京藝術中心舉行。1500余名五地青少年學子齊聚一堂,呈現了一臺飽含家國情懷與民族風情的文藝演出,生動展示了“融鑄式”教育協作的豐碩成果。
演出中,14個由五地學子傾情呈現的精彩節目,生動詮釋了民族文化的共生共融。西藏拉薩市娘熱鄉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古老藏戲《古韻新聲》,神秘面具與獨特唱腔展現雪域文化千年傳承;青海玉樹學子的《伊舞》以豪邁奔放的藏族民間群舞,舞動高原生活的熱情與祝福;內蒙古通遼蒙古族中學的《召日烏戈》將悠揚馬頭琴、震撼呼麥與繞口令藝術巧妙融合,奏響草原的生命韻律;新疆和田地區教育學院(師范學校)帶來的《灑滿陽光的和田》則通過柔美與豪邁兼具的群舞,鋪展出一幅陽光普照、幸福滿溢的南疆風情畫卷;北京通州學子則以長扇為筆、舞姿作墨,在《悠悠運河》中勾勒出千年漕運的水韻悠長;演出尾聲迎來情感高潮。全體演職人員與觀眾共同起立,齊聲高歌《我和我的祖國》。歌聲中,五地學生代表發出青春宣言:“同心同行,融鑄成長,復興中華!”
“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是由北京市中小學生在2020年7月發起的一項倡議。近年來,這一倡議圍繞“對話故宮”“對話時代英雄”“對話未來”“對話冬奧”等系列主題,帶動中小學生手寫數萬封書信,北京市教委也將這一品牌育人活動融入京藏、京蒙、京港澳等地中小學生開展的各類交往交流交融活動中,讓書信成為延續青少年情感鏈接與人文交流的創新載體。活動當晚,《見字如面:筆尖融鑄中華情》新書發布,該書收錄了北京與內蒙古兩地學生的百余封手寫信。
據介紹,融鑄式教育協作是北京教育支援合作的創新實踐,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師生的廣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來強化五個認同,增強教育質量。為進一步推動首都“融鑄式”教育協作發展,北京市教委在今年暑期開展京藏疆青蒙“融鑄式”教育協作系列活動。活動由足球賽、藝術周、科技夏令營三大活動組成,通過“五地協作、混合編組、協同表達”的組織方式,構建起以“書信結對、研學同行、賽事協作、舞臺共創”為載體的跨地域、跨民族、跨學段“大思政課”綜合實踐課堂。
另外,此次“融鑄式”教育協作系列活動的重頭戲之一,京藏疆青蒙五地中學生足球邀請賽也在日前落下帷幕。據悉,該項賽事創新采用混編組隊機制,將五支球隊的110名運動員與教練員抽簽混編成“傳承隊”“夢想隊”“共進隊”“未來隊”四支聯合戰隊,少年們從陌生到并肩作戰,用汗水詮釋了協作。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展示活動不僅是首都“融鑄式”教育協作模式的階段性成果匯報,更是北京教育系統深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一次創新實踐。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半畝方塘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