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投資高達125億元的高速公路遷入地下空間,引發國外專家驚呼中國再次啟動“非傳統工程”,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北京東六環曾經是標準的城市級高速公路,不僅橫貫北京東部通州區域,更是首都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隨著城市擴張步伐的加快,這條地面高速的存在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阻礙,長期切割城市空間結構,嚴重制約了市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為此,北京市斥資125億元啟動東六環改造工程,打造了一項被稱作“超級工程”的典范,創下國內多個“首次”紀錄。
那么,中國為何不惜重金將其移入地下?這項超級工程又是如何實現的?
高速公路為何要“遷移”
早在東六環建設初期,規劃者將其定位為連接城市外圍的“交通走廊”。
當時普遍認為只要滿足基本通行需求即可,能夠實現郊區與市區之間、長途車輛繞行中心城的目標。
但誰也沒料到,這條原本旨在提升交通效率的道路,近年來卻飽受爭議,質疑聲此起彼伏。
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對城市空間的割裂效應。
東六環猶如一條橫貫通州的“分割線”,將城區硬生生劃分為東西兩部分。
從東部小區前往西部商場,雖然地圖顯示距離很近,實際卻需要繞行數公里。
不僅如此,交通擁堵問題也頻繁上演。
這條高速車道數量有限,通行車輛卻與日俱增。
每到早晚高峰,車流如長龍般停滯不前,有時堵上一兩個小時都難以挪動。
除了擁堵,道路帶來的“城市公害”也讓周邊居民不堪其擾。
白天車流轟鳴,噪音大到室內交談都困難。
夜晚大型貨車的咆哮聲持續不斷,沿線居民連開窗都不敢,想要安睡簡直奢望。
更令人惋惜的是,原本可用于建設公園綠地的空間被高速占據,大量土地處于低效閑置狀態。
隨著東六環引發的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更成為城市副中心發展的掣肘。
于是,改造工程正式提上議事日程。經過多輪論證與比選,最終決策出爐:
必須進行徹底改造,讓高速從地面“轉入”地下,徹底釋放地面空間。
然而,這項決策的落地遠比想象中復雜……
將東六環“植入”地下
要讓這條全長7.4公里的交通動脈轉入地下,并非簡單挖掘隧道即可。施工過程中首要解決的是地表環境:
施工區域上方分布著密集的居民區、商業帶和交通干道,不可能拆除重建。
因此,施工必須確保地面沉降控制在5毫米以內,否則可能導致建筑開裂、路面塌陷。
在施工啟動后,難題接踵而至。
盾構機剛掘進不久便遭遇堅硬巖層,刀盤轉速驟降,甚至出現磨損。
工程師立即為盾構機更換高強度刀具,并加裝智能調速系統,才使掘進恢復正常。
然而剛恢復施工,又發現前方緊鄰正在運營的地鐵線路,兩者最近距離僅數米。
一旦盾構震動過強,可能造成地鐵軌道偏移。
關鍵時刻,厘米級三維地下建模與北斗定位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
技術人員通過數字化模擬精準定位,全程監控盾構參數,動態調整掘進方向與力度。
最終,盾構機成功從地鐵下方安全穿越,地面毫無異常。
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新的挑戰再次出現。
沉降控制成為施工中的核心難題。
施工現場緊鄰多棟居民樓,輕微沉降就可能引發墻體開裂。
更棘手的是,沉降往往不均勻,可能導致建筑傾斜。
此外,地下管網系統同樣面臨風險。
埋設的供水管、燃氣管原本依地勢鋪設,沉降可能導致管道變形、破裂。
供水管一旦泄漏,地下水滲入可能加劇地基軟化,進一步擴大沉降。
燃氣管道若受損,泄漏氣體遇火源將釀成嚴重安全事故。
為防患于未然,施工方在隧道周邊部署2000余個傳感器,實時監測地面、建筑與管網變化。
一旦發現沉降趨勢,立即采用同步注漿技術,向土層注入特種材料,有效穩定地層,確保沉降始終控制在安全范圍。
值得一提的是,國產自主研發的“京華號”“運河號”盾構機在施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兩臺直徑16米的“超級機械”不僅具備掘進能力,還能同步完成隧道襯砌,每日推進可達10米。
設備集成排煙、溫濕度監測系統,保障隧道內作業環境穩定,提升施工安全性。
在持續攻克技術難關的過程中,一項項創新方案逐一落地。
當最后一段隧道貫通時,這條深埋地下的“鋼鐵巨龍”不僅象征著道路的重生,更標志著我國地下工程領域的重大突破。
今日的東六環
高速轉入地下后,地面交通壓力大幅緩解,地下隧道雙向六車道暢通無阻,通州至順義的通行時間縮短近半小時。
令人振奮的是,過去被高速阻隔的六個街區,如今通過新建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實現互聯互通。
更可喜的是,騰退的地面空間相當于28個足球場,被改造為口袋公園、便民商店、自行車專用道等公共設施,昔日低效用地煥發新生。
這項工程引起國際廣泛關注,多國專家專程前來考察。
站在新建公園俯瞰地下隧道,他們無不感嘆:“投入125億將高速轉入地下并建設得如此完美,中國的做法堪稱‘非同尋常’!”
回國后,他們紛紛撰文報道,稱這項工程重塑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理念,成為全球大城市交通治理的典范。
誰能預料,昔日的城市“阻礙”,如今已蛻變為推動發展的“引擎”。
這條地下交通動脈的啟用,不僅改善了通州的城市面貌,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基建的硬核實力。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