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貴州赤水實施的“退林還耕”計劃,原本旨在強化耕地保護、提升糧食安全保障,卻因砍伐竹林后未能及時復耕,造成大量荒山裸露。農民收入銳減,生態系統遭受重創。
央視報道揭露了基層執行過程中的形式主義與盲目推進的治理問題。
作為“中國竹都”,赤水的竹林不僅是經濟支柱,更是農民生活的依靠,如今卻陷入生態與民生雙重危機。
這場荒誕的“退林還耕”,究竟折射出誰的無奈?
形式主義“退林還耕”
“退林還耕”,聽上去是恢復耕地的合理舉措,但在赤水卻演變成一場“表面工程”。
央視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赤水多地政府組織砍伐大量竹林。
村民們原本期待新的耕作機會,結果竹林砍完后,土地既未整理,也未修建灌溉設施,留下大片荒蕪,連雜草都難以生長。
統計顯示,赤水整改后的林地中,有超過四成處于荒廢狀態。
這意味著被砍伐的竹林地既無法繼續產竹,也未真正變為耕地,形成典型的“空窗治理”——表面拆除“違規用地”,卻無實際替代用途。
農業耕作的季節性被打亂,裸露土地加劇水土流失,山區生態受到破壞。
這一現象清楚地暴露出基層在執行政策時存在的嚴重形式主義與官僚作風,只追求完成率,忽視實際成效與長遠影響。
更值得關注的是,赤水的竹林多分布在坡地,強行砍伐并未充分評估土地的適應性,導致耕地產出低下,經濟效益慘淡。
政府的“快速執行”實則造成資源浪費,損害農民利益。
這種“半途而廢”的做法不僅未能實現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目標,反而引發更嚴重的問題,既未提升糧食產量,又導致土地退化、生態惡化,農民生活陷入困境,問題的復雜性和嚴重性值得全社會深思。
失去“綠色銀行”的沉重代價
赤水享有“中國竹都”的美譽,竹林面積達47萬畝,竹產業貢獻了當地六成以上的GDP,是數萬農戶賴以生存的經濟支柱。
竹林年產量超過150萬噸,年產值突破20億元,成熟竹林每畝年凈收益在3000至5000元之間,已成為眾多農村家庭的“綠色財富庫”。
竹產業涵蓋竹筍采集、竹材砍伐、竹制品加工及文化創意等多個環節,甚至帶動了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發展。
多年來,竹林與當地居民生活深度融合,形成獨特的生態經濟體系。
然而政策執行一刀切,竹林被砍伐后,農民收入來源被直接切斷。
更為艱難的是,許多農戶為發展竹產業投入了大量設備和貸款,如今竹林消失,債務仍在,生活壓力陡增,面臨返貧風險。
從生態角度看,竹林不僅具備可觀的經濟價值,更是生態保護的重要屏障。
竹根發達,具備良好的固土能力,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作為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赤水竹林每年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是天然的“生態肺”。
竹林被砍伐后,山體裸露,在雨季極易引發泥石流和山體滑坡,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系統失衡,水源調節功能下降,區域生態安全面臨威脅。
換句話說,砍伐竹林不僅摧毀了經濟來源,更是在透支生態環境,留下難以修復的隱患。
如此,“退林還耕”的初衷保護耕地,反而演變為生態破壞的推手,經濟與環境的雙重失衡讓赤水陷入困境。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面對赤水退林還耕帶來的生態與經濟雙重危機,必須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的可持續路徑。
竹林不僅是經濟資源,更具備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尊重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避免“一刀切”的粗暴干預。
研究表明,一畝竹林的碳固定能力是普通林地的3到5倍,具有極高的碳匯潛力,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竹林的生態價值和經濟潛力更加突出。
應推動竹林經濟轉型,探索“林下經濟”模式。
利用竹林空間,發展中藥材、食用菌種植等多元作物,實現土地多重利用、效益最大化。
同時,加強竹制品深加工與文化創意融合,提升竹產業附加值,增強農民收入。
赤水已有成功案例,如部分村莊通過發展竹編工藝,將普通竹材制成高價值手工藝品,大幅提高農民收入。
另有村莊打造“竹林藥材基地”,在竹林下種植天麻等中藥材,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最后,政策落地應靈活多樣,采取分階段、試點推進的方式,充分考慮地形、土壤條件及農民實際情況,避免盲目砍伐。
基層干部應摒棄形式主義,關注政策執行效果與農民生活改善。
唯有如此,赤水才能守護好“綠色銀行”,維護生態屏障,使竹林持續創造價值,成為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
未來的“退林還耕”不應是毀林造荒,而是綠色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和諧共存。
結語
赤水“退林還耕”事件警示我們,在推進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過程中,不能以犧牲民生與環境為代價。
形式主義的急功近利只會造成資源浪費,使農民陷入困境,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竹林不僅是赤水的經濟命脈,更是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
如何在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生態經濟,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希望此次央視曝光能引發相關部門與社會的深刻反思,推動更科學、更人性化的政策制定與執行。
唯有如此,赤水才能真正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共贏,農民才能安居樂業,生態環境才能世代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