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說著要和中國搞好關系,后腳就動手加稅,美國的對華操作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近日,特朗普公開表示將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要知道,特朗普在對華事務上一向強硬,這種表態,算是罕見地轉了個彎。
?——【·特朗普的“友好”信號與背后的博弈·】——?
最近特朗普對華態度的突然軟化,讓不少人覺得中美關系可能要迎來轉機。他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要“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還罕見地肯定了中國在芬太尼管控上的努力。
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甚至在白宮會議上被形容為“房間里最不鷹派的聲音”,比國務卿魯比奧、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這些傳統強硬派還要溫和。這種反差,讓外界猜測特朗普是不是真的想緩和中美關系。
但明眼人都知道,特朗普的“變臉”從來不是無緣無故的。一方面,他急于促成與中方領導人的會晤。從他第一任期的行事風格來看,他喜歡直接和對方高層對話,先定大原則再讓下屬執行。
這次重返白宮后,他多次通過渠道釋放希望盡快會面的信號,甚至傳出中方邀請他出席9月抗日戰爭勝利閱兵式的消息。另一方面,美國國內的壓力也不小。
不過,特朗普的反復無常是出了名的。就在他釋放友好信號的同時,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對中國陽極級石墨征收93.5%的反傾銷稅,這是初步裁定,后續可能還有更重的措施。
這種“前腳示好、后腳踹門”的操作,暴露了美國內部的政治博弈。白宮內部鷹派官員依然不少,他們反對放松對華出口管制,認為這會削弱美國的戰略優勢。
?——【·美國石墨加稅·】——?
美國這次對石墨加稅,表面上是說中國出口價格低于“公平市場價”,構成傾銷,但實際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國是全球石墨生產和出口的絕對主力,掌握著全球70%以上的石墨出口份額,美國59%的天然石墨和68%的人造石墨都依賴中國進口。
而石墨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材料,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爆發,石墨的戰略價值越來越高。美國想通過加稅削弱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扶持本土產業,同時卡住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脖子。
但這種做法顯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特斯拉、松下等電池制造商明確反對這項政策,因為美國本土石墨產業根本無法滿足質量和數量要求。
咨詢公司CRU的數據顯示,160%的關稅疊加后,電動汽車電池電芯每千瓦時成本將增加7美元,相當于抹去韓國電池企業一到兩個季度的利潤。
美國礦產資源公司WestwaterResources雖然股價因為政策利好暴漲115%,但其工廠一期項目明年投產后僅能滿足1.25萬噸產能,遠遠不夠市場需求。
更諷刺的是,美國商務部的決定剛宣布,特斯拉股價就下跌0.7%,而依賴中國石墨的下游企業叫苦不迭。
更深層的影響還在供應鏈上。國際能源署指出,至少到2030年,石墨仍是鋰離子電池最主要的陽極材料,硅等替代材料短期內無法大規模應用。美國強行加稅,只會導致全球供應鏈紊亂,推高新能源產業成本。
更關鍵的是,中國已經開始加強石墨出口管控,從去年10月起就對石墨實施出口許可制度,防止資源被過度掠奪。這意味著美國即便想找替代來源,也需要時間和成本,而中國在這期間可以進一步鞏固技術優勢。
面對美國的無理加稅,中方的反制已經就緒,而且手段更加系統化、精準化。
首先是出口管控這張“王牌”。中國不僅對石墨實施許可制度,還將稀土、鎢等戰略資源列入限制清單,通過技術門檻和出口配額,確保資源用于國家重點產業。
中方的反制不是簡單的“以牙還牙”,而是通過制度、技術、市場多維手段形成組合拳。
在石墨領域,中國不僅限制出口,還通過技術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值,從初級原料出口轉向高端材料供應。這種轉型升級,讓美國即便加稅也難以撼動中國的產業鏈地位。
這場博弈的背后,是中美在新能源、高科技等戰略領域的全面競爭。美國試圖通過關稅和技術封鎖壓制中國,而中國則以更靈活、更具韌性的策略應對。
可以預見,未來雙方的較量還會持續,但中方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在維護自身利益面前,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打好這場硬仗。
信息來源:和訊網——美國商務部: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陽極級石墨初步征收93.5%的反傾銷稅,使實際關稅達到160%
觀察者網——美對華石墨關稅將飆至160%,特斯拉抱怨:美國本土石墨產業無法滿足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