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8日晚,在一場共和黨議員閉門晚宴上,特朗普罕見承認:“印度五架戰機被殲-10擊落。”
這句話引發現場一片沉默,也讓中國殲-10CE戰機及其配套導彈系統的戰場表現首次以一種幾乎不可辯駁的方式,被世界主要軍事強國所正視。
這并非空穴來風,消息人士透露,巴基斯坦高級將領近期訪問華盛頓期間,向美方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包括作戰雷達記錄、導彈殘骸分析報告及飛行員通話錄音。
這些信息似乎令美方最終確認——在這場隱秘卻高烈度的空戰中,中國制造的殲-10CE完成了一次幾乎“完美”的戰術壓制。
那么,特朗普這次為何會公開肯定中方實力,美方官員又為何會破防呢?
據公開資料顯示,殲-10CE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多用途戰斗機,已向多個國家出口,在此次印巴空戰中,該型戰機依托搭載的氮化鎵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E遠程空空導彈系統,成功在印度空軍尚未發現目標之前即完成戰術鎖定,并實施精確打擊,對空作戰距離被認為在世界戰機作戰體系中處于頂尖行列。
據知情軍方人士分析,殲-10CE的氮化鎵雷達探測距離達到240公里,而霹靂-15E導彈射程則高達150公里。配合戰場指揮系統和空中預警機制,該戰機形成了覆蓋式的打擊鏈條,簡言之,印度空軍尚未意識到已被“盯上”時,導彈已經鎖定目標。
美國軍事智庫《戰略與技術觀察》在最近一份分析報告中也指出,此次事件再次改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航空裝備性能的認知,從過去認為“中式武器不過是低成本仿制品”,到如今必須承認其技術自主性和實戰效能,變化之大令西方困惑。
這起事件的另一個關鍵點在于,巴基斯坦軍方顯然不再試圖“掩蓋”中國武器系統的參與度,過去,類似戰事中,無論是政治考量還是戰略隱忍,往往會淡化外援成分,而此次事件中,不但明確指出使用了中國制造戰機,甚至在美方接觸中主動提供完整作戰資料。
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做法一方面是向印度展示震懾力,另一方面也是對中國軍事合作的高度信任和公開背書,自從中巴戰略合作關系不斷深化以來,雙方在國防裝備、情報共享及訓練體系方面已經高度融合。
此外,此次事件也或多或少傳遞了一個信號——中國提供的武器不再僅是“買賣關系”,而是構建在長期軍事協作基礎上的“實戰驗證系統”。
而特朗普這次發言之所以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并不只是因為他在任期內曾頻繁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更因為他很少幾乎沒有地對中國軍力作出過正面評價。
長期以來,美國輿論場對中國軍事發展存在明顯的兩極認知,一方面承認中國國防工業的快速崛起,但另一方面又傾向于用“數量優勢”或“復制模仿”等邏輯來解釋中國技術進步。
然而,當殲-10CE擊落五架印度主力戰機的戰果擺在眼前時,連一貫強硬的特朗普也不得不表示“令人震驚”。
分析認為,特朗普此番罕見松口,更多是迫于現實情報壓力,據接近美方國防圈的專家透露,相關數據顯示,被擊落的五架印度戰機中包含至少兩架蘇-30MKI和一架“陣風”戰機,這些型號均為印度現役中的主力裝備,且在西方輿論中長期被認為可與中方戰機抗衡。
一位美軍前情報分析官也表示:“如果不是有確鑿證據,美方絕不會輕易承認中制戰機的壓制性勝利。”
而且美國雖然表面仍對中國軍力崛起保持警惕,但其軍事研究機構早已開始密切追蹤中國關鍵武器系統的性能,PL-15E導彈的殘骸更成為多個北約國家實驗室的“高優先級研究樣本”。
據稱,某些歐洲國家甚至在分析該導彈的紅外引導組件與電子干擾抗性,以期為自身防空系統改進提供數據參考。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中國在全球武器出口市場的份額近年來持續增長,而此次事件更有可能成為中東、非洲等地區國家重新評估采購對象的轉折點。
所以說,此事雖然是印巴兩國之間發生的沖突,但它無疑已成為中國出口型軍備首次在實戰中獲得“公開且高等級認可”的范例,意味著中國在全球武器市場的競爭力將因此大大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